蓝藻水华向东湖蔓延500米

2009-08-19 08:13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武汉晨报 记者陈永权 实习生孙程)一边碧波荡漾,一边腥臭发亮,东湖与官桥湖交界1万多平方米的水域暴发蓝藻水华,并逐步向大东湖蔓延。


鱼儿透过一小块还没有别蓝藻覆盖的水面呼吸。

    昨日下午,东湖风光村旁的官桥湖水面上“绿光闪闪”,蓝藻水华通过风光村桥下的闸口不断涌进东湖。沿着东湖南路岸边,形成了一条长约500多米,宽为8米左右的“绿毯”。

    而就在前天, 记者在官桥湖靠风光村一带看到,蓝藻水华面积只有4000多平方米。“东湖和官桥湖是相通的,南风一吹就直接到东湖了。”正在东湖旁洗船的风光村渔民李女士说道。

    市水务局昨表示,立即构筑两大防线阻断蓝藻,一是在官桥湖和东湖相连处,用土工布和迷网把蓝藻颗粒物隔离、打捞,用沙袋在官桥湖和东湖相连处砌成“土墙”,使官桥湖和东湖水体隔开。其次向官桥湖撒硫酸铜等“抑藻剂”,通过化学反应来抑制藻类生长。

    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项久华介绍,治理官桥湖非一日之功,未来一段时间还将配合相关部门采取四大措施,截断湖泊周边所有的雨水、污水排污口;加强沿岸周边环境治理,如乱倒垃圾、湖边随意洗车等;禁止官桥湖高密度养鱼、投放饵料等;种植水生植物、加快水生态修复。

    》》》 疑问  为何一边治污,一边产生蓝藻?

    记者注意到,在官桥湖暴发蓝藻的岸边,有个“汉龙集团湖泊治理官桥湖项目部”。该公司6月份入驻官桥湖,开始治理官桥湖污染。

    汉龙集团湖泊治理官桥湖项目部部长马生富说,官桥湖主要采用人工投放“生物工程制剂”方式治理,通过每周投放10吨左右的这种液体,将污染水体中的富营养因子转化为浮游生物,并被鱼、贝、虾等消耗吸收,加快污染水域的物质循环,切断有害藻类的营养供给。

    官桥湖在治理期间,为何还会出现蓝藻水华?马生富称,蓝藻水华的出现其实是官桥湖水质是在好转的表现。他说,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官桥湖水质虽然仍在劣五类级别,7月份官桥湖水质比6月份提升了1档,水质从“重度富营养化”转为现在的“中度富营养化”,“小范围蓝藻水华是治污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对此,中科院水生所藻类生物学及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宋立荣表示认同,他说,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6~9月,除了与温度、阳光等气象条件有关,还和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有关;通过生物疗法治污过程中,水体底泥中长期沉积的碳氢化合物、重金属、营养物质产生大量释放,隐藏在水底的蓝藻形成气囊浮出水面并且迅速繁殖,也可形成蓝藻水华的现象。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