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早恋妈妈纠结 教育部:正确引导
童年时候,男孩女孩一块做游戏,手拉手一起上学,两小无猜,不分彼此。然而,不知何时开始,男女同学会忽然感到陌生起来,原来,孩子们体内已经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
据调查,高年级的小学生建立人际关系时,性别取向明显;与异性交往时,认识上不太成熟,容易产生焦虑;“爱”的概念模糊不清;遇到问题时,大部分人缺乏求助意识。因而老师、家长要特别关注他们与异性交往的行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告诉孩子——正常异性交往有着积极意义男性刚强、坚毅、豁达、粗犷、有独立性、大胆决断,较擅长逻辑思维,但粗心大意;女性端庄、文静、温柔,情感丰富细腻,体验敏感,易同情人,善于具体形象思维,但易受暗示,缺乏决断。生活中,与异性交往,能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则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会是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个人意志较为坚强。
在与异性交往中,同学们要正确认识,端正态度,相互尊重,淡化性别意识。简而言之:宜主动交往,不宜过分拘谨;宜群体交往,不宜单一交往;宜距离交往,不宜身体接触;宜表达友谊,不宜表达感情;宜自然大方,不宜矫揉造作;宜公共场所,不宜私人住宅;宜穿着得体,不宜过分打扮。
告诉老师——在活动中学会正确与异性交往班主任应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学生应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积极倡导同学们与异性伙伴之间的健康交往。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与异性交往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并学会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原则和艺术,掌握与异性相处应该注意的问题。
告诉父母——异性交往过密不必紧张“过敏”小学生的异性交往大多是处在幼稚、朦胧阶段,是很天真的同学情谊。家长遇到具体事情要顾全孩子的面子,私下来推心置腹地交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把握处理的分寸,避免问题扩大化、复杂化。对个别确实因异性交往影响学业的孩子,父母们要做的不是训斥和打骂,而是应该反省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经常和孩子沟通,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