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问政”看黄鹤楼街“三问”

2013-07-05 10:53 来源:
调整字体

  今夏经持续六年的武汉“电视问政”,以其社会性强的尖刻提问、形式多样的“拷问”方式、多人员及多方位意见建议的搜集,现场领导坦诚有效的解答,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通过这次“期中考”,对比黄鹤楼街每月开展的“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见面会,感触颇深。

  1、提问问题需要更有公共性及针对性。问题的提出不要是一户,一家的小问题,它最好是整个门栋、整个社区、乃至全街道都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形成从大问题入手、分析解决方案,后由各社区纵向落实、解决问题,最后自查自问,完善细节的问题处理机制。

  2“三问”形式需要更丰富,更形象。不局限于会议室领导台上坐,居民台下问的单一形式,可以通过图片展式问政、社区广场问政、问题现场问政等多方式使“考题”更加形象化,更贴近居民,更能有效直接的得到解决。

  3、听取意见及建议邀请人员需更多样、更全面。邀请人大代表、治庸问责督察员、居民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及相关专家参于,通过多方位人群的评点,多层次思考,跳出局部观全局,寻找缺陷及解决路径的同时接受大家的监督。

  4、问题的提出需更简洁更犀利。减少“拷问”时恭维的空话,“麻辣”提问,一问到底。减少“答题”时刻板的空话、套话,坦诚回答,简洁回答,落实到底。欣赏本次“电视问政”时,领导们媒体前的坦诚与自我批评,学习他们一针见血的问题解析以及诚恳务实解决问题态度。(刘杨)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