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豆腐”难让人放心 一块豆腐考问三位局长

2013-07-04 05:51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一块豆腐,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三位局长掂出了分量。昨晚电视问政,围绕市民喜爱的豆制品,记者暗访菜场、生产厂家,从生产到流通到市民口中,监管环节缺失,“放心豆腐”难让人放心。

  放心豆腐进货单为何停留“2011年”?

现场应考嘉宾直面小餐饮、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问题

  一问:

  [曝光]市治庸问责办督察员走进江汉区万松园菜市场,这里有6家经营豆制品的门店,其中4家挂着方丰园、祥和居等政府放心豆制品厂商的标牌,其余两家尽管豆制品上也印有祥和居的和字,但豆制品成色有差别,店内摆放着加工豆制品的机械。

  该市场管理办工作人员称:“工商部门隔段时间会来查,应该豆制品没有问题。”另有店主透露,因政府放心工程豆制品进价高,大多从业者从小作坊进货,混着卖。

  督察员联络了辖区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在两家没有挂牌的豆制品销售点查出,进货单还停留在2011年,正在销售的豆制品说不出来源。

  [回应]“工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进货单台账是不需要查的吗?”主持人问。“查!”市工商局局长高丹彦答。

  “那为何还停留在‘2011年’?”高丹彦说,工商部门对豆制品的日常巡查主要是查证、查表、查来源。他坦言,短片暴露出的问题说明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日常监管不到位。

  “问题豆腐”源于菜场没升级?

  二问:

  [曝光]万松园菜场目前正准备提档升级,万松街工商所执法人员将出现“问题豆制品”的原因归咎为菜场未改造。

  “菜场改造后,我们会将几家经营豆制品的店圈在一起,集中统一供货。辖区的电业新村大市场就是刚改造好的,现在都是大厂进货,很规范。”执法人员表示,电业生鲜市场之前也查处过多起豆制品从小作坊进货的案例,并追根溯源,打击了给其供货的十多家小作坊。改造之后的豆制品列入“政府放心工程”。

  [回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吴明益说,菜场改造是政府实施的民心工程,放心菜市场销售的应该是有正当生产企业或者具备生产条件的作坊生产出来的豆制品。

  “什么样的豆腐吃着放心?”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杨泽发说,从正规渠道进,按标准来生产。

  黑作坊为何能为“政府放心工程”供货?

  三问:

  [曝光]电业菜场提档升级后,6家经营户门牌上都统一写着“政府放心工程”字样,这些豆腐真的就能放心吃了吗?

  6月初的一天清晨,督察员以工厂食堂进货的名义来到王家墩商务区附近几间民房选购豆制品,发现这里被废品收购站包围的有3家豆腐作坊,几位男士打着赤膊正在加工豆制品,腌香干的卤水冒着黑色水泡,做豆腐的水盛放在工业铁桶里并且已经发黑。

  暗访记者跟踪一名作坊主送货发现,这个豆制品作坊送货的第一站就是“政府放心工程”的电业生鲜市场。

  [回应]现场观众问高丹彦:“您对市场这种情况是否了解?对市民作如何解释?”

  高丹彦直言:“情况不清楚,但是我们已经认识到巡查不到位给工作带来的弊端问题,已经意识并正在研究有关进一步的整改措施。”

  又脏又乱的作坊为何能成为放心企业?

  四问:

  [曝光]根据市政府公布的16家放心豆制品企业名单,督察员以开厂进货的名义随机探访了平康豆制品公司。加工豆腐的车间墙面漆黑,到处结有蜘蛛网,地面垃圾臭水四处漫溢。

  老板介绍,该公司每天向三镇供货,日消耗豆子四五吨。质监来查的时候“打点”一下就行了。

  [回应]吴明益说,我市80%以上的豆制品来自小作坊,小作坊目前存在的问题确实比较多,而且绝大多数豆制品小作坊没有证照。他说,放心豆制品工程是市政府民心工程,当时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选定了10家有一定规模的豆制品企业,为市场提供20%的豆制品,主要满足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一些超市的供应。

  “什么叫‘打点’?谁打点、打点谁、为何要打点、打点的目的?”主持人问。吴明益答:“片中说的意思要送他好处,但这种做法肯定不对,‘打点’了就不能公正执法!”

  围绕“豆腐”,近一个小时的问政,对今年上半年的整改,现场观众大半亮出“哭脸”。

责编:金鑫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