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书记:电视问政3年 有官员变“油”了

2014-01-01 10:22 来源:
调整字体

  原标题:对话武汉市纪委书记:电视问政三年,有官员开始变“油”了

  (东方早报记者 黄芳)2013年12月29日晚,2013年武汉电视问政期末考最后一场结束。当地媒体发现,这档以“主持人犀利提问”闻名的节目,似乎主持人问的越来越“温”,问的越来越少。

新洲区区长余世平出席2012年第五场电视问政时的表情

  话筒更多被送到观众席。最后一场中,网络名人“白水”提问三位区长,现场观众至少发问12次,相比于“怎么样”,他们更多提问的是“为什么”和“怎么解决”。

  从2011年11月举办第一届起,这已经是武汉电视问政的第三个年头,节目的频率也从“一年一期”变成了“一年两期”,先后有6名市委常委上台接受问政,参加的副局级以上官员达百余人次。

  在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看来,“犀利不再成为第一追求,而是更加富于理性建设性。”这无疑是电视问政三年来最大的变化。

  这亦是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期待。“电视问政,关键是为了解决问题、兑现承诺。”

  2011年11月启幕的电视问政由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力推,市长唐良智支持,由武汉市治庸问责办主办,武汉电视台承办。相关官员接受市民、专家和主持人的质询,并全程电视直播。

  阮成发冀望通过这种形式“唤醒官员的责任心和敬畏感”,并成为推进工作的平台。为此他将节目定性为“犀利、不作秀、不回避问题、不遮遮掩掩”。

  这档以“犀利”闻名的电视节目至今已连续举行到第三年,获得巨大的社会关注度和美誉度。

  有的部门被曝光后,连夜开会整改;有的被投诉后,地方主要领导当晚带队清查……据报道,2012年,武汉市对全市1000家企业问卷调查、对230家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电话回访,83%的企业认为项目审批流程方便快捷了,96%的受访者表示满意。

  受到诸多肯定之余也有人提出质疑,这个节目是否“尺度设限”?是否“只问不责”?是否“只是一场秀”,能否“解决真问题”?由地方长官主推的电视节目能走多远?

  武汉市纪委书记、市治庸问责办主任车延高近日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

  干部队伍普遍“亚健康”

  东方早报:当时办这个节目的背景是什么?

  车延高:主要背景就是我们干部作风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整个事业发展,影响我们和群众和企业各方面的关系。比如说“庸懒散奢”有各种表现方式,当时媒体也做过调查,领导在历次讲话中对这些问题也做了列举:比如门难进脸难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手中权力给自己谋取利益等;说到底就是普遍存在“亚健康问题”,而且这跟腐败不同,他不是存在极个别人身上,而是在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法不责众,小题大做”、“我在公务员队伍中,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东方早报:那有没有一个直接的触发点,决定不得不改了?

  车延高:那就是直接地反映到我们很多投资项目上,企业很强烈地反映,有的事情拖几年办不了,(类似的例子)可以列出很多。说到底,它反映的是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好),有的企业当时都列出来了,制了表,办事情要经过哪些环节,这是最主要的动力。

  东方早报:怎么会想到用电视问政这种形式?

  车延高:当时提了一个观点叫做“问题导向”,就是根据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来推进治庸问责,因此,开展了“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网上通过人大政协代表、媒体、志愿者,向全市人民征集问题,再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确定十个较突出的问题,送到常委会确定下来。

  十个问题确定后就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承诺后要践行,要给老百姓交代,这个环节群众的满意度不知道,只是行政部门对自己做的一个主观评断,缺乏科学性。所以,我们想到了电视问政,打造一个群众参与、监督、评说的平台,这个平台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电视这样直接(的形式)接受群众的拷问,我们称为“年终考”。最初是一年一次(年终考),但年终考的问题是,不管好坏一年一次就是这样的结局,第二年就搞别的去了,所以第二年我们提出期中考和期末考。期中考就是立足于提出问题,期末考是必须交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出丑是处理能力不足”

  东方早报:被邀请的官员愿意走上问政台吗?

  车延高:肯定都不愿意上。实事求是地说,包括我也不一定愿意上。这个你看第一场是我上的,我上过两场了,第一年的第一场就是我上的,为什么我们干部怕上呢?毕竟是电视直播,如果工作做不好,老百姓直接拷问,总还是面子上过不去。肯定不愿意上,如果经验不足,再出现什么情况问题都是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电视问政起的几个重要作用,一个就是成为了推进工作的平台,第二个是成为历练干部能力的平台;如果你作为一个干部能力不具备,在电视问政的平台上你会露怯,别人老出彩,你出丑;之所以出丑是你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东方早报:有观点认为,武汉电视问政成功很大程度是缘于武汉市委书记、市长的强力推动?

  车延高:对,他们把这个节目当作工作的平台,通过这个治庸问责推进作风转变,养成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化的环境条件。

  东方早报:提问的群众代表会不会有顾虑:被问的都是领导,有些问题也不敢问?

  车延高:这点不存在,老百姓他该问的还得问。只是说老百姓的表达可能欠缺些,但该问的他都会问的。你看(问政中)很多话都是很尖锐的,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是恢复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这样一个平台。

  东方早报:群众、主持人敢发问是不是因为市委书记、市长一直在打气?

  车延高:是的,别的地方可能在千方百计地捂问题,但武汉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是真的把这个当作推进工作的平台在做。你看他们说的:不要怕这个问题把领导干部问到尴尬就不问了,你尴尬才能增加动力和压力,才能在下一步工作中增加整改的力度。如果都不痛不痒的,我们的干部总是养尊处优,总是觉得我是天王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敢触动我,肯定不行。

  东方早报:官员在问政台上的表现是否会计入他的政绩考核?

  车延高:在台上的表现不计入考核,但是工作是要计入考核的。(台上表现)这是一个方面,为什么干部压力大呢,电视问政以后,还要对反映的十个问题整治有个打分考核,专门考核排出的名次是要计入绩效考核的。

  东方早报:前两场我也看了,但发现同样问题去年提了,今年还有(比如交警乱贴条),老百姓反映改进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车延高:应该说效果和以前相比,实事求是地说,确实有很大改观,不是一点改观。社会处在发展中,百姓的要求同步朝前走的,工作今天是一个终结,马上明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举个例子,今年我们承诺公开治奢,一般人看好像没什么变化,但从我们自己看有非常大的变化,你看现在数据上不说,起码各级干部出去吃饭的真的很少,我自己切身感受,而且出去吃饭不敢去高档场所。这是一点,再一个,出去吃饭车子不敢停在要吃饭的酒店前,这实际上都反映出一种变化,我们治庸问责带来的变化是什么的,首先是一条,看干部有没有敬畏意识,现在对百姓有敬畏心,你做得不好老百姓年底要考核你,在网络上微博上,随时都在进行(监督),行风评议万人评议随时都在进行,像这些工作都与治庸问责挂钩。

  东方早报:你说的是一种倒逼机制,逼着他不改不行?

  车延高:实际上这种问题导向也形成倒逼机制,他对群众的敬畏意识也形成了对权力的敬畏意识,现在和以前相比,作风改变很多。过去那些办公场所,大的窗口单位,上班玩电脑搞什么的多得很,现在基本没有了。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