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督查员拉进家里才敢谈论村支书 村里90%人不敢说

2015-07-08 06:49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

  电视问政“期中考”第二场直播现场,短片中化工区新村村民不敢接受督导员的采访,怕被报复

  见习记者胡九思 摄

  记者蔡木子

  【视频曝光】 你可不可以到我家里去说?

  “你们的村支书是谁?”督查员来到武汉化工区八吉府街新村村询问村民。一位村民回答:“村委会书记是姓郑的,说他什么?我不好说,没得事惹了是非。”

  “村委会管事的情况如何?”督查员询问另一位村民。这位村民迟疑了一下:“你可不可以到我家里去说?”

  到了这位村民家里,他才告诉督查员:“我们村里的现实情况,90%的人不敢说,自从上上届,就是郑耕喜上任,他这个人整天办自己的事情,不管理别人的正事情,所以你们叫我在外面讲,我不好讲,也叫不能讲,人多嘴杂,传到他耳朵里了,他肯定要报复我。”

  还有村民反映,郑耕喜书记一个星期来一回,一天只两个小时。督查员两次来到村委会想核实情况,均没有见到郑耕喜。第二次上门时,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郑耕喜“看病去了”。

  【问政现场】

  说明这不是群众拥护欢迎的班子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汉化工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克强:看了视频很震惊,感觉压力很大,新村村是化工区的一个薄弱村。今年派驻了第一书记、工作专班,但工作还是有待改进,问题还很多。针对薄弱问题,我们以后还要加强领导、加强监管。对于片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想办法予以解决。

  对于郑耕喜,我们也了解过。这个村官在村里言语不多,有一点狠气。还是作风上有问题,作风不实,跟群众接触不够,群众有意见,说明这个班子不是群众拥护、欢迎的班子。

  下一步,还是要对村官加强教育和引导,树立宗旨观念,进一步为民办实事,取得老百姓信任拥戴。如果老百姓反映问题突出,不拥护甚至反对,可以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处理。

  督查员询问村委会是否为民办实事,一位村民回答

  “我都不能说,莫作声”

  记者王兴华

  【视频曝光】 村民未语泪先流

  2015年6月1日,市治庸问责办“十个突出问题”暗访督查组在蔡甸区姚家林村委会看到,大门紧锁,敲门无人应答。走访中,督查员询问一位女性村民,村委会是否为民办实事时,这位婆婆哽咽了。

  婆婆说:“我都不能说,莫作声,不说不说,我不说,说了您最后走了,我……”,画面中,老人话未说完,抹着眼泪进了房间。

  【问政现场】

  明天一早就到老人家里去了解

  蔡甸区委书记谢宗孝:干部心里没有装着群众,不管是哪一级干部,特别是村干部,更应该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有人觉得村里的事情是小事,其实这不是小事,是大事。我也在想,这位哭诉的老人到底受了什么委屈,明天一早我就到老人家里去看看,听一听到底是什么原因。

  电视问政编导:

  群众“怕报复”要求打马赛克

  “你别说找了我们的,我们村民受不起。”“现在村委会管事的情况怎么样?你可不可以到我家里去说?”“私人的事说到哪里去没人管,有什么用,没有用,谁都不管?没人管。”

  主要负责“村级基层组织如何坚强有力”这场电视问政采访的王编导,对上面这些采访对象的言语记忆深刻。在昨日播出的10条曝光短片中,《城中村华丽转身之后》、《最熟悉的陌生人》、《良田塌陷祸起砂船》3条短片中的受访对象都被打上了马赛克。

  “凡是打马赛克的,都是应采访对象要求,他们明确说怕被报复。”王编导告诉记者,为了制作此次节目,她跑遍了17个区,走访了近40个村,为了找到敢接受采访的人,几乎都需要挨家挨户敲门,有的村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采访。

  “不少村民看到记者、监督员来了,还是挺愿意跟我们诉苦的,但是又觉得我们是外人,又怕被报复,往往欲言又止,这种现象在村里特别普遍。”王编导说,对于第一次如此密集下村采访的她来说,村里这种紧绷的气氛让她感受很强烈。

  为了采编一条短片,王编导曾多次到同一个村采访同一个对象。而不止一位受访人曾告诉她,就在接受采访的第二天,就接到了对于自己人身安全的威胁。

  “一些村干部跟当地的小混混在一起,有什么事就搬出他们对付村民;有些村干部是当地的‘大姓’,让一些‘小姓’村民觉得办事特别困难,受了委屈。”王编导介绍,这些情况都是采访对象反映比较普遍的,也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记者蔡木子)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国华:

  “怕干部”表明干群关系紧张

  昨晚,本报连线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国华,他对电视问政中“不敢说”、“马赛克”等现象一针见血指出:基层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已成为我们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王国华教授曾多次担任电视问政点评嘉宾。他认为,在有些地区,村干部没有威信,群众根本不在乎他们,这是一种干群关系的紧张,而在短片中曝光的是另一种现象,群众没有合理的意见反映机制和渠道,导致群众怕干部。

  王国华说,一些基层干部存在官僚主义现象和衙门作风,做官当老爷,疏远了党群关系;一些基层干部公仆意识淡漠,不注重深入群众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基层干部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腐败现象严重,引起了部分群众的强烈不满甚至使群众对基层干部产生敌视心理。

  他认为,现在的很多村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群众负责,这种机制必然会使得干群关系紧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同时也要完善机制,严格管理。

  (记者王兴华)

  市政协委员、江汉大学商学院教授许以洪:

  问政问出百姓合理诉求

  老百姓合理的诉求多年解决不了,通过电视问政就解决了,由此看来,电视问政现场效应的监督形式,是其他媒体达不到的。这种舆论监督形式对治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应借助电视问政这个推手,下移压力,对各区、街道进行电视问政,将压力传导到基层,让更多的基层干部心里装着老百姓,为老百姓解决更多的合理诉求。电视问政促进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也是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一个比较好的措施,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教师、作家、时评人曾凡顺:

  问政问出管理机制失效

  电视问政问出了有关部门工作的缺位,问出了少数人的失职,问出了管理机制的失效。我们看到了问题,更看到了政府在解决问题;我们看到了让群众糟心烦心的事,更看到了整改的恒心和决心。有人说这是作秀,我倒希望这样的作秀来得更多些,多得变成一种监督机制、反馈机制、问责机制,让官员在聚光灯下被炙烤,让问题在台面上暴露,政府才能更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心声,群众才更相信政府服务群众的信念。期待电视问政变成优化社会管理、贴近百姓诉求、和谐干群关系、监督政府行政的有效路径。

  国企职工唐红波:

  不要等问题暴露才解决

  很多问题只有等到暴露,领导重视了才加以解决。各级职能部门平时就应该做好基础工作,并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并自觉接受监督。法律是解决行政权力滥用的良药,只有对法律存在敬畏之心,才能真正执政为民,从根本上解决平时看似没问题,一旦问题暴露又不惜动用行政资源去挽回颜面的尴尬,我想这也不是电视问政最终目的。

  网友:办事给力了

  游ShadeZ:电视问政后,小区门口有了公示牌各项制度、人员安排、费用收支都有清晰展示,让我们清楚知道了交的钱用在哪儿,这样挺好,希望坚持。

  静土敦儿:楼道垃圾臭味熏天,一大早我就打了物业投诉电话,结果下午就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我反映的问题已经处理,政府办事真给力。

  (记者唐煜)

责编:李智恒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