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这些美食惊艳你的味蕾
月饼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圆圆的,象征团圆。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具风味。
据说这个习俗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由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桂花酒
秋日桂,十里飘香,沁人肺腑。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饮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桂花酒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仙酒娘子,她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一年冬天,娘子发现门外躺着一个快要冻死的汉子,便好心背他回家照料。一日,那汉子不辞而别,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伸到老人嘴边。此时,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装满许多桂子,附带一张纸条: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原来,汉子和白发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桂子种下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后来人间也就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
民间中秋吃芋头的习俗多在北方。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谷,农民们认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才有秋天的好收获。八月十五正好是土地神的生日,于是便好好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芋头便是其中一款贡品,百姓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不复存在了,但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却流传至今。
在台湾,也流行在中秋节吃芋头。有俗语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台湾人民取芋、路的谐音来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工作。
藕盒子
中秋时分,正是鲜藕应市之时。和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迥异,莲藕便是断开亦是丝连,千缠百结欲离还连,如同少女相思入骨难舍。加上“藕”与“偶”同音,便成了少女中秋时节用来贿赂嫦娥姐姐,祈祷爱情开花结果的供品。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糍粑
中秋吃糍粑,亦是寓意团圆。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
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吃着圆圆的糍粑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了。
中秋吃糍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来。糍粑是一种信物,是圣洁的食品。在四川民间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责编: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