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串起“武鄂黄黄咸”三大世界级产业,代表委员建议建立协同机制互补发展

2021-01-24 06:31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是我省确立的区域发展布局。

  武汉突出“一主引领”,以“领唱领舞”带动“合唱共舞”,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搭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平台,引领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和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注入核心动力。

  在湖北两会上,就如何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来自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五市的代表委员纷纷热议。他们1月23日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武鄂黄黄咸”协同创新发展,建议建立协同机制,探索方式方法,出台政策措施,优化科创环境。

  省政协委员李全:

  大走廊有利于武鄂互利互促,建议建立协同机制互补发展

  省政协委员、鄂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全说,规划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顺应科技创新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律,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与鄂州“三城一化”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光谷科创大走廊规划将鄂州纳入其中,本身就是重大战略支持,规划的实施将为鄂州带来大量科创元素落户,武汉鄂州将形成互动互补、互利互促联动态势。

  李全说, “武鄂黄黄咸”一直以来就是湖北经济发展较好、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地区,这里曾经形成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和建材走廊,大走廊规划的实施有利于鄂州传统产业的升级,新旧动能的转换,建成科学城,进而推进鄂州城市转型发展。

  李全表示,大走廊建设已有较好的基础,但与国外知名创新区域和国内科技创新走廊相比,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建议应尽快完成大走廊规划的审批,才能进行各区段的实施规划;建立协同机制,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关系,互补发展,打造高精尖特色产业集群,避免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强化制度扶持政策,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形成优势创新生态。(记者王谦)

  省人大代表陈韦:

  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将重点打造“一轴一源三城三条千亿创新产业带”

  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员会副主委陈韦说:“东湖高新区作为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是未来支撑‘武鄂黄黄咸’新旧动能转换,及武汉打造全域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

  陈韦介绍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重点打造“一轴一源三城三条千亿创新产业带”。“一轴”,即高新大道,打造为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的科技创新轴、科技产业轴、快速交通轴和品质生活轴;“一源”,即引领光谷未来三十年发展源动力的光谷科学岛,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国家实验室的集中承载区;“三城”,即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定位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服务创新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三条千亿创新产业带”,即分别沿光谷五路、关山大道、左岭大道,形成三条产值超千亿的战略型新兴产业集聚带。同时,鄂州顺丰机场将作为链接全球科创资源要素的门户枢纽,带动“武鄂黄黄咸”发展。(记者黄征 通讯员何灵聪)

  省政协委员马忠星:

  建设大走廊重在建立体制机制、探索方式方法、出台政策措施、优化科创环境

  省政协委员、省科协副主席马忠星说:“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湖北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是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有利于聚集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环境,实施扶持创新政策;有利于汇聚创新资源,加强重大基础研究,创造出更多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利于产学研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建立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全省起到带动辐射作用。”马忠星说,“我相信通过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建设,将为湖北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也为我省建设创新型强省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马忠星建议,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重在建立体制机制、探索方式方法,出台政策措施、优化科创环境,应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上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带动和辐射全省科技创新发展。(记者高萌)

  省人大代表朱敦尧:

  抓住科创大走廊带来的战略机遇,与新平台、新企业对接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这一战略发展规划凝聚了光谷创业者30多年来的心血和梦想,凝聚了光谷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家对未来的期盼。”省人大代表、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敦尧说,光谷科创大走廊战略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创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天然需求,必将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和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

  朱敦尧在光谷创业近20年,企业的规模和科研能力不断做大做强。目前,武汉光庭正为上市做着积极准备。“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我们也在顺应着历史前进的脚步,沿着光谷科创大走廊不断发展。”他认为,企业家应当积极拥抱这一战略,抓住科创大走廊带来的战略机遇,不断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与新平台、新企业对接,碰撞出新的火花,以光谷为核心承载区,为全省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记者吴曈)

  省政协委员黎苑楚:

  建议针对重点产业集成资源,发起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未来可以建成中国‘产业大脑’中心区。”省政协委员、省高投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黎苑楚说,“要充分发挥武汉科教资源优势,有目的地吸引头部产业落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比如,联合高校设立行业研发中心,形成很多最新成果直接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转化,形成头部产业集群。”

  “产业成长最终落脚到企业成长,企业的成长始于技术、成于资本。”黎苑楚建议,运用资本纽带助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比如针对重点产业,集成资源,发起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创投的高地。”

  “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技术创新与培育创新资本要比翼齐飞。”黎苑楚说,资本助力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同时,要注意按照全产业链的思路来布局大走廊上的产业建设,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来解决企业的供应链的问题,实现一条走廊产业链“通吃”,实现价值最大化。(记者高萌)

  五城超10万家科技型企业集聚大走廊

  “到2025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到2025年,东湖科学城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35年成为全球创新高地。”正在推进中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提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

  高新产业主阵地,大走廊内高新技术企业近5000家,约占全省60%

  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科技局获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联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辐射带动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

  据了解,作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阵地,大走廊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为特色,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布局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涌现了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在线新经济等一批新业态。

  记者了解到,大走廊集聚了中国信科集团、人福医药、东贝集团、科峰传动等龙头企业,建设了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数据显示,2019年,大走廊内科技型企业超过1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近5000家,约占全省60%。

  协同创新,五城打造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三大世界级产业带

  据《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五城将推动跨城市跨园区产业协作与协同创新,打造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三条特色产业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武汉片区强化核心引领作用,依托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武汉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做大做强中国信科集团、长飞光纤、长江存储等龙头企业,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鄂州重点承接武汉片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发展新型显示模组、物联网等领域;黄石重点加强与武汉片区产业链配套,引进发展印制电路板、新型显示模组、智能终端等领域;黄冈承接武汉片区产业转移与配套,发展集成电路封装、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咸宁重点加强产业链配套,加快发展显示面板、智能传感器等领域。

  打造国际一流的大健康产业带。武汉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依托洪山实验室、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高端生物医学成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人福医药、联影医疗、湖北省种子集团、华大基因等龙头企业发展,加强高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产业发展与新产品研发布局,加快发展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鄂州重点承接武汉片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发展生物制药、高端医用材料等领域;黄石、黄冈、咸宁利用武汉溢出效应,重点发展化学药、中医药、生物育种等领域。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产业带。武汉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建造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做大做强小米科技、华中数控等龙头企业,面向全球引进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软硬件、高端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建造等领域。鄂州、黄石、黄冈依托鄂州花湖机场,重点发展智慧物流和智能物流装备;黄石、黄冈、咸宁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配套,发展智能模具、智能机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协同发展,以武汉为核心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产业园、产业协作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是湖北省协同创新引领区,五城探索了以武汉为核心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产业园、产业协作等协同发展模式。鄂黄黄咸引进武汉高校院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到本地转化孵化。探索区域间利益分配机制,合作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中国光谷·咸宁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探索产业协作发展模式,大冶有色、海威材料等企业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长江存储、华星光电、逸飞激光等企业的配套企业或生产基地加速在大走廊内布局。

  在鄂州,定位为武鄂同城“桥头堡”的华容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以大数据与云计算、5G通信网络、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延伸带动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相关行业细分领域,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黄石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迈出重要一步,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在光谷投入运行。乘光谷崛起东风,黄石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国第三大PCB(印刷电路板)产业聚集区,拉长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玻璃盖板、触碰屏、显示屏等产业,有的已经进入样品阶段,为与光谷形成良好的产业配套,研发、总部、终端市场在武汉,配套、服务和生产在黄石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在黄冈,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已全部封顶并进入室内精装修及配套设施建设阶段,这是武汉、黄冈携手探索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联动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互动融合示范区的重要平台。

  咸宁积极推动“武咸同城”,重视发挥本地和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协同创新,大力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建设,争取一批武汉研发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落户咸宁。

  (记者高萌 黄征 王谦 吴曈 胡雪璇 陈诚 李佳 通讯员何灵聪)

  稿件统筹/马振华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

  【规划范围】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联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辐射带动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

  制图 职文胜

  【空间布局】

  构建以东湖科学城为创新极核,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创新发展联动轴,打造三条特色产业带,串联若干特色发展组团的“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空间布局。

  (一)打造东湖科学城创新极核:光谷科学岛、研发转化板块、产业发展板块、科技商务板块

  (二)建设创新发展联动轴:武汉片区发挥高校院所集聚优势、鄂州发挥毗邻光谷和鄂州花湖机场优势、黄石发挥先进制造基地优势、黄冈发挥腹地空间广阔优势、咸宁发挥生态环境优势

  (三)打造三条特色产业带: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大健康产业带、智能产业带

  (四)发展特色功能组团:大光谷创新组团、红莲湖—葛店科创组团、鄂州机场临空组团、环大冶湖智造组团、黄冈特色产业组团、咸宁绿色产业组团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东湖科学城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创新成果,成为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高地,培育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健康产业、智能产业,在国内外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到2035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东湖科学城成为全球创新高地。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重大创新平台,研发出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培育出一批世界级科技企业,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全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编辑:付豪】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