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五:郭俊雄冷门寻商机 将骑行鞋卖到欧洲
正因为骑行鞋的专业性,在鞋类市场属于“冷门”,鲜有制鞋企业涉足。而福建商人郭俊雄却偏偏不走寻常路,专做起别人不做的小品类鞋。当初他进入骑行鞋领域时,不少同行等着看他的笑话。也是,福建有中国鞋都之称,特步、安踏、匹克、361°、德尔惠、鸿星尔克等众多知名运动品牌云集,大佬们都不去玩的“冷门”,他能玩得转吗?
从传统制鞋领域转入专业的骑行鞋、足球鞋这两个小品类鞋细分领域,郭俊雄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他的铁豹鞋业公司,年产150万双鞋,其中逾80%的骑行鞋销往欧洲。
创业始于足下
“我做了20多年鞋子,还没有产生审美疲劳,越做越觉得有趣。”
5月初,郭俊雄从福建飞来武汉,参加在武汉举办的体博会。此行,他有两个目的:一是跟同行们交流经验,开阔眼界;二来,他也想寻找商机,推进线下实体店扩张速度。
事实上,赶展会,是郭俊雄推广品牌的一个有效渠道,不少经销商就是他在展会上“聊”回来的,“展会是一个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开放平台,经营好自己的展位,就相当于为企业做一次最佳的形象广告”。
今年40多岁的郭俊雄已是制鞋业的“老人”了,他的创业之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们福建老家,家里稍微有点钱都会开鞋厂。所以,我进入这行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起初,郭俊雄和朋友合伙做鞋厂:“什么鞋子好卖我们就做什么,那年月竞争还不算太激烈,钱也好赚。”
但很快,郭俊雄就尝到“跟风”的苦头:几年后,制鞋企业越来越多,很多从一开始就主打鲜明特色的企业越做越大,做到了上市;而更多的小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死掉。他的公司虽然仍保持正常运转,但利润越来越薄。
“踩”出来的商机
不久,合伙人离开福建,转做其他行业,倔强的郭俊雄却坚持要在做鞋的路上一条道走到底。
但他并没有盲目坚守,而是开始反思如何杀出一条生路。
那时,福建的运动品牌已经在全国打响了名气,郭俊雄决定放弃贴牌代工生意,不再单纯为了赚钱什么活儿都接,而是专心做运动鞋。想法虽然好,但真正做起来,郭俊雄才发现并没那么简单,“福建的运动品牌太多,我们缺乏竞争力,一味靠打价格战,企业迟早会被拖垮”。
紧张的工作之余,郭俊雄为自己减压的方式就是踩脚踏车。也正是骑行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一次,我和骑友们出行时,发现有人穿了一双很炫酷的鞋子,固定在自行车的脚踏板上,上坡时他骑得又快又稳,把我远远地甩到后面。我一问,才知道他是从网上买回的一双国外产的专业骑行鞋,一千多元钱一双。”
回家后,郭俊雄就上网搜起资料,结果发现,国内专业做骑行鞋的企业寥寥无几,“我当时眼前一亮,这是个空白领域,虽然消费圈相对窄一些,但竞争不激烈啊。况且运动鞋一双不过百余元,必须靠走量才能有钱赚,做销量我显然做不过那些大牌大厂。我何不尝试着做小品类的骑行鞋呢?”
蚂蚁的坚持
从2009年开始,郭俊雄调整企业经营方向,不管运动品牌市场有多大,他只专心做两类鞋:骑行鞋和足球鞋。“不要小看细分领域,越小的市场越容易做大。”采访中,郭俊雄举了一个例子,创立于山东聊城的中国民营企业纷美包装,叫板瑞典包装巨头利乐,“蚂蚁一不小心就会被大象踩死,但如果坚持10年一直活着,也能长成一头小象。”
在郭俊雄眼里,纷美同样是专注于最细分的领域,坚持10年,最终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每当企业遇到困难时,他就会用“蚂蚁和大象”的故事激励自己。
因为骑行鞋在中国市场尚未普及,郭俊雄开拓市场时也采用了新玩法,“一般的运动品牌喜欢扎堆在商圈,广开形象店,辅以线上销售。而我做铁豹产品,主要走电商路线,在各个城市也会开一两家专卖店”。
眼下,铁豹骑行鞋在各个电商平台上销售不错,但更大的市场还在西欧,“每年,我们出产的逾80%的鞋子销往欧洲。其实欧洲有多年做骑行鞋的经验,不乏知名的大品牌。但一双鞋动辄逾千元,而我们的鞋一双不过300元左右,品质也不差,自然有竞争力”。
但郭俊雄亦有遗憾,“做鞋做了20多年,却没有真正做出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在品牌意识上我落后了。同样的品质,但有了品牌,利润空间就大得多。今后,我要着重塑造品牌形象。”
显然,“蚂蚁”郭俊雄正一步步走在进化成“大象”的路上。
责编:刘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