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田志坚:以人民为中心,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田志坚: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验室总监,武汉“火眼”实验室主任。2020年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深切感受到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的坚毅品质。”回顾波澜壮阔的战疫历程时,田志坚激动地说。
5月7日,在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火眼”实验室,田志坚正带领团队进行多组学技术临床应用转化工作。“展望未来,我们的使命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一致。”
从小学开始几乎每个重要阶段
都会去党史纪念场馆汲取正能量
田志坚是湖南人。在湖南,他度过了从出生到大学的时光,直到从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
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工作后,在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田志坚都会去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写下了《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既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田志坚说,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无论遭受何种苦难,无论面临多大危险,毛泽东从未偏离自己人生早年定下的航向。
“不管走了多远,我们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田志坚说,工作后,他经常回到家乡,去湖南各地的党史纪念场馆参观学习,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秉持 “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使命
加入华大基因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华大基因,很多党员都会在自己的工位挂上“党员示范岗”标志。
“挂起来,记心中。”田志坚说,在华大基因,党员就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把“身份”亮出来。在这家主要由青年科研工作者组成的公司里,党员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2007年落户深圳的华大基因,于次年成立了党委。田志坚说:“华大基因的使命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一致。作为企业员工,严肃、科学、认真地对待每一份病患样本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种使命感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田志坚说:“‘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科技工作者团结一心、前赴后继。上世纪90年代,华大基因代表中国参加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正是一大批共产党员秉持‘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目标,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才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跃升。”
退掉返乡车票留汉战疫
灯火通明的检测室诠释共产党人忠诚
“建设投产周期从 3 个月缩减到 5 天,日检测通量从 200 人份增加到高峰时的 2 万人 份,一 ‘减’一‘增’之间,是武汉‘火眼’实验室 87 名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硬气,是共产党人信赖科学、稳步破局的牛气,是共产党人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底气。我们用检测室 24 小时灯火通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 ”回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第一个“火眼”实验室的建设运营历程,田志坚难掩激动之情。
2020年1月22日,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的前一天,田志坚收到公司组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通知。作为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他当即退掉早已买好的返乡车票,放弃前往长沙与妻儿相聚的假期,留在武汉担任“火眼”实验室主任。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很大的精神支持,让我无后顾之忧。”田志坚说。
“舍小家为大家”也成为华大基因团队的选择。他们吃着泡面,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2020年1月29日,田志坚连夜和团队成员完成“火眼”实验室的设计、出图及设备选型工作。党员发挥带头作用,日检测通量提升百倍,“卡脖子”环节工作效率提升12倍,田志坚和同事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火眼”实验室的创建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压力,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火眼”实验室也从武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科技抗疫的工程化范式。
田志坚说,自己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既是个人的荣誉,更是“火眼”实验室全体党员的共同荣誉。今后,大家还要继续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火眼”实验室串起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梁静茹 龚碧婧)
【编辑:王冲】

“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深切感受到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的坚毅品质。”回顾波澜壮阔的战疫历程时,田志坚激动地说。
5月7日,在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火眼”实验室,田志坚正带领团队进行多组学技术临床应用转化工作。“展望未来,我们的使命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一致。”
从小学开始几乎每个重要阶段
都会去党史纪念场馆汲取正能量
田志坚是湖南人。在湖南,他度过了从出生到大学的时光,直到从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
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工作后,在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田志坚都会去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写下了《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既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田志坚说,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无论遭受何种苦难,无论面临多大危险,毛泽东从未偏离自己人生早年定下的航向。
“不管走了多远,我们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田志坚说,工作后,他经常回到家乡,去湖南各地的党史纪念场馆参观学习,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秉持 “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使命
加入华大基因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华大基因,很多党员都会在自己的工位挂上“党员示范岗”标志。
“挂起来,记心中。”田志坚说,在华大基因,党员就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把“身份”亮出来。在这家主要由青年科研工作者组成的公司里,党员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2007年落户深圳的华大基因,于次年成立了党委。田志坚说:“华大基因的使命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一致。作为企业员工,严肃、科学、认真地对待每一份病患样本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种使命感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田志坚说:“‘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科技工作者团结一心、前赴后继。上世纪90年代,华大基因代表中国参加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正是一大批共产党员秉持‘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目标,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才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跃升。”
退掉返乡车票留汉战疫
灯火通明的检测室诠释共产党人忠诚
“建设投产周期从 3 个月缩减到 5 天,日检测通量从 200 人份增加到高峰时的 2 万人 份,一 ‘减’一‘增’之间,是武汉‘火眼’实验室 87 名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硬气,是共产党人信赖科学、稳步破局的牛气,是共产党人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底气。我们用检测室 24 小时灯火通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 ”回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第一个“火眼”实验室的建设运营历程,田志坚难掩激动之情。
2020年1月22日,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的前一天,田志坚收到公司组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通知。作为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他当即退掉早已买好的返乡车票,放弃前往长沙与妻儿相聚的假期,留在武汉担任“火眼”实验室主任。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很大的精神支持,让我无后顾之忧。”田志坚说。
“舍小家为大家”也成为华大基因团队的选择。他们吃着泡面,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2020年1月29日,田志坚连夜和团队成员完成“火眼”实验室的设计、出图及设备选型工作。党员发挥带头作用,日检测通量提升百倍,“卡脖子”环节工作效率提升12倍,田志坚和同事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火眼”实验室的创建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压力,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火眼”实验室也从武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科技抗疫的工程化范式。
田志坚说,自己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既是个人的荣誉,更是“火眼”实验室全体党员的共同荣誉。今后,大家还要继续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火眼”实验室串起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梁静茹 龚碧婧)
【编辑: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