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杨连贵 以“老班长”罗盛教为榜样 做好福利院老人的“亲儿子”

杨连贵和支部党员一起学习党史。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让省优秀共产党员、汉阳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杨连贵深受教育。作为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的后辈战友,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民政部门,他都一直以“老班长”为榜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福利院老人的“亲儿子”。
英雄“老班长”的事迹指引成长
“能加入到英雄曾经战斗过的部队,我感到非常光荣。”1986年,18岁的云梦农村小伙杨连贵带着满腔热情入伍,其所在部队曾涌现出因抢救落水朝鲜儿童英勇献身的伟大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从入伍的第一天开始,‘老班长’就是我的学习偶像。”
入伍18年,他无数次学习罗盛教等优秀党员的事迹,牢固树立起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
1998年汛期,他所在的部队参与了“九八抗洪”,涌现出了牺牲在大堤上的“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等英雄模范。当年8月,因训练受伤的杨连贵在柳州一家医院治疗,洪水发生时,医院很快变成了“孤岛”,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我是党员,大家听我指挥。”关键时刻,杨连贵主动站了出来,组织医院的党员和职工转运患者、抢救物资并开展自救,一直坚守了一周,直到救援队伍赶来。因此次的优异表现,杨连贵荣立三等功。
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2004年底,杨连贵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成为汉阳区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社区服务和社区志愿者培养工作。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他没有退缩,跑遍大街小巷,潜心研究民政业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2012年,汉阳区准备上马新的社会福利院项目。新项目体量非常大,准备采购各种全新的设备、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如何管理好这个庞然大物,很多人当时心里都没有底。经过上级反复权衡,最后任命当时的副院长杨连贵担任新社会福利院的院长。
“党交给我的任务一定要完成。”为了让新院尽早投入使用,杨连贵组建了一支党员突击队,自己身先士卒,跑项目、配设备、上设施,3个月下来瘦了10多斤,保证新院硬软件设施全部按期配备到位。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200多位老人的搬家转院又成了新的难题。考虑到老人们的实际情况,杨连贵最后决定亲自率领员工为老人们搬家——有的老人卧床不起,他就和员工背着老人走……经过周密安排,所有老人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全部安全转院。
尽职尽责,当好老人的“亲儿子”
“我在福利院挺好的,吃的喝的都递到手上,杨院长还经常上来陪我聊天,我觉得挺幸福的。”前不久,记者在福利院见到72岁的郑小木时,她正在开心地看电视。
老伴去世后,无儿无女的郑小木就住进了福利院,一住就是5年。从刚开始的不适应、焦虑,到如今的信赖、满意,郑小木在杨连贵的帮助下,把福利院当成了自己的家,也把他当做了自己的“亲儿子”。
采访中,每一位碰到的老人都会主动热情地和杨连贵打招呼,叫他“杨杨”。老人们说,“杨杨”平日里总会怀揣理发剪、梳子、指甲剪“三件宝”,一有空闲就为老人理发、梳头、修指甲,“他不是亲儿子却胜似亲儿子。”
因工作繁忙,杨连贵很少回老家探望双亲,给福利院老人们做好细致工作让他心里多了些许安慰,“他们也相当于我的父母,做这些都是应该的。”他心系老人,对身患疾病的老人从不嫌弃,主动帮他们擦身子、做按摩、拉家常。
在杨连贵的带领下,汉阳区社会福利院获得飞速发展,先后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五星级养老机构”“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武汉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他也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敬老模范人物”“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楷模·最美民政人”。
面对荣誉和成绩,杨连贵总说自己跟“老班长”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老人生活质量,在养老事业的发展道路上,杨连贵正在继续抒写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奋斗华章。
【编辑: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