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杨小玲

2017-10-17 11:51 来源: 湖北日报
调整字体

  湖北日报讯(记者 彭小萍)9月5日,时隔4年,记者再次见到杨小玲。

  和上次不同,她已从教师岗位走上管理岗位,任武汉市第一聋校副校长。

  站上更高平台,服务聋哑孩子,曾经的“鼓舞妈妈”有何变化?

   从设计舞蹈到设计人生

  马尾辫、运动衣,舞台上的杨小玲手势优雅,情绪欢快。

  音乐静止,掌声响起,孩子们飞快围拢过来:“杨妈妈,我的情绪到位了吗?”“妈妈,下周舞蹈训练课,你还会来吧?”

  杨小玲说,她再忙,每周也要上两三次舞蹈课,“脱离学生,就失去了忙碌的意义。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她的忙碌,记者深有感触。整整一天,她除了中午在食堂吃盒饭,和记者静心聊了一个小时外,其他时间几乎都在争分夺秒:安排节目赴台展演、挑选网络义卖作品、指导教师手语课、和企业负责人洽谈学生就业事宜……

  孩子将来能做什么?人生价值怎么体现?从为孩子设计舞蹈到设计人生,杨小玲说,这是她2015年当上副校长后,思维上最大的变化。

  让她感到骄傲的是,通过舞蹈、书画、汉绣、剪纸等艺术课程的熏陶,更多聋哑孩子变得自信阳光;一对一交流引导的“妈妈”模式,让孩子更懂感恩更愿分享;带出去走进来的实习实训,让更多孩子自强自立于社会。

  从点亮学生到点亮教师

  1990年,只因一份感动与好奇,杨小玲放弃保送大学和去省直幼儿园工作的机会,来到聋校当老师。然而,不懂手语和舞蹈的她,常被学生“欺负”得泪水直流。最终,凭着不服输的倔劲,她偷学、自学、疯狂学,自创“鼓舞”教学法,用成长赢回学生的尊重。

  因为热爱、执着,她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学生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征服亿万观众;6个月大就失聪的学生蒙蒙,自信绽放北京残奥会舞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德性的涵养,品格的培育。”杨小玲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老师——

  教师胡欣,课余主动照顾孩子们生活起居;教师曹荣,癌症化疗期间,不掉一节课;教师甘云山,帮助200余名聋哑学生升大学;杨小玲的丈夫陈双鸿,为杨小玲和孩子们几乎献出所有时间……

  如今,武汉的10万教师成立1000多个“杨小玲助残扶困小组”,“杨小玲工作室”对广州、南京、深圳、孝感等地特教学校进行培训指导。

   愿残障孩子拥有灿烂未来

  “近年来,学校没有招到一个特教专业老师。新招的老师,在特教方面都是零起点,从学手语开始入门。”谈到这个话题,在无声世界坚守27年的杨小玲十分忧虑。

  调研后,她发现,因待遇低、任务重,武汉特教学校不仅缺专业老师,连非专业老师也缺。“特教学校的师生比,上海是1∶2.5,郑州是1∶4,广州是1∶3,武汉市是1∶6.5。”为此,她呼吁,提高教师待遇,让更多优秀老师服务残障学生。“要实现全面脱贫,必须让残障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自力更生。”杨小玲呼吁,湖北尽快创办一所特殊教育高校,开设汽修、美容美发等社会需求量大且适合残障孩子的职业课程,企事业单位招人时,给予残障学生一定的比例保证,让他们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拥有灿烂的未来。

  责编:朱德华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