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游艾青

2017-10-17 15: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游艾青 记者任勇 摄

    原题:十九大代表游艾青: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科技支撑

  长江网10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周韧)今年国庆节期间,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游艾青和同事一直守在试验田里,对新品种水稻测定产量,评估性状表现。

  “我们搞农业科研的,必须跟着农时走。”游艾青对前来采访的长江日报记者表示。

  农业科研一线奔波近30年

  游艾青在农业科研一线奔波了近30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8日,作为我省科技界和农业界的代表,他将参加党的十九大。

  游艾青是我省粮食产业链首席专家,先后主持或参与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15个,累计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

  “选择了水稻科研,注定要做一只候鸟。”他说。

  1965年,他出生在江汉平原的天门县农村,高考时填报的是江苏农学院,3个志愿全部选择农学专业。

  后来攻读水稻专业,念硕士第一年的“五一”期间,他去野外玩了一趟,结果被导师顾铭洪批评一通。原来这期间,老师同学们都在忙着清理和播种,工作量很大,身为“工作狂”的顾铭洪教授无法容忍学生“开小差”。

  “感谢顾老师,给我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一课。”游艾青毫无怨言地接受了批评。从那以后,他渐渐适应了农业科技人员“节假日不休”的生活状态。

  1990年,游艾青进入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每年跟着水稻生长的节奏,从祖国北边辗转向南,几乎从没在家过春节。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要求每一位团队成员,“选择了水稻科研,注定要做一只候鸟”。

  杂交水稻品种的选育极为繁杂,每个品种都要从成千上万的杂交组合中挑选。试验田的活儿又苦又累,还得像绣花一般精细。游艾青经常蹲在稻田里,一呆就是半天,全身湿透,有人笑他是疯子,他却乐在其中。

  为鱼米之乡湖北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

  身为水稻专家,以往游艾青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就是作为鱼米之乡的湖北,多年来水稻缺乏良种,农民用的是外地种子。

  经过周密调查,游艾青发现,其中原因主要在于,湖北很多地方水稻种植已从两季改为一季,中稻品种需求陡增,而湖北育种机构没有跟上这个形势。

  他决定把水稻选育突破口放在中稻品种上。他尝试引入细胞工程和分子标记育种技术,育种时间缩短近一半。

  近年来,游艾青团队育成5个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品种,亩产达800公斤。在他主持下,该所近5年研发审定的作物品种逾20个。

  2011年,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入列农业部百强研究所,居湖北省首位。

  2013年,游艾青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当年,团队以402万元高价转让“广两优5号”的开发权和经营权,创下我省单个水稻品种转让费的新高。“广两优272”还通过农业部“超级稻”品种认定,成为湖北人自己培育的“明星稻”。

  今年8月31日,“湖北名优大米十大品牌”首次在汉发布,其中半数品种来自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鄂中5号”。如今,国宝、福娃、虾乡稻等10多家大米品牌与游艾青团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方向”,游艾青说。下一步,他们的研发将转向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虾稻、再生稻、中梗稻等品种,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

责编:宋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