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进博狂丨“进博会带我回家”

2019-11-07 17:10 来源: 新华社
调整字体

  新华社上海11月6日电(记者贾远琨 曹晓轩)10年前的一天,张燕领着新西兰蜂蜜制造商带着60瓶新西兰蜂蜜,回到中国。

  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看着广州一幢幢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她信心满满。

  然而仅仅一天后,她就发现自己想多了。蜂蜜虽好,但人们的购买意愿不强。

  “当时一盒250克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售价在300元人民币左右,这和国内几十元钱一瓶的蜂蜜相比,哪里卖得动。”

  失落之余,她并不死心,开始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奔走,但市场接受度始终平平。

   

  11月6日,这是第二届进博会参展商带来的麦卢卡蜂蜜。新华社记者陈倩摄 

  10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年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

  国内消费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进口商品超市、体验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高附加值的进口食品提供了机会。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张燕又带着蜂蜜“回来”了。

  此时,她的身份已经是新西兰NAC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

  “因为之前的经历,参加首届进博会,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只申请了一个展位,没想到客户多得坐不下,在展台外面排起长队。”

  产品脱销,效果远远超出预料,无限商机在张燕眼前展开。

  “去年底,第二届进博会在大洋洲招商时,我当机立断,决定将展位从一个增加到四个。”张燕介绍,首届进博会让她们收获了新客户,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销路,不仅巩固了东部地区市场,还逐渐向中西部市场延伸,现在重庆、西安、兰州、郑州等地都能买到她们的新西兰蜂蜜。

   

  11月6日,这是第二届进博会的参观者(左一)在品尝麦卢卡蜂蜜。新华社记者陈倩摄 

  除蜂蜜外,张燕今年还增加了展品品种,新西兰的红酒、牛羊肉、海产品。她说:“我对中国市场越来越有信心。”

  进博会是个大舞台,也是一个大平台,给张燕带来的机会不只局限在中国市场。去年,通过进博会,张燕意外地接洽了韩国客户,并成功把产品打入韩国市场。

  “这让我意识到,参加进博会一定要放眼全球。”

  “货物的流通、信息的流动都离不开人的交流,这是进博会对全球企业产生超强‘磁场’的原因。尤其是对于我们销售这些高附加值产品的,更需要同客户面对面洽谈。”张燕说。

  2003年,张燕和家人移民新西兰。当时就像出去采蜜的小蜜蜂,如今小蜜蜂找到了回家的路,契机就是进博会。

  张燕说:“进博会对我意义非同一般,两次参展我的收获都很大。明年,我想申请更大面积的特装展位。”

 

【编辑:吴蕾】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