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早一天落地,企业早一天受益,武汉拿出真金白银助企业全力以“复”

2020-04-19 13:16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政策早一天落地,企业就能早一天受益。”连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出台政策文件,部署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与民营企业家座谈时表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和企业站在一起,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需,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4月19日,长江网记者采访了武汉市多家企业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的承诺,正以“马上就办”的精神状态加快落地落实。武汉市在资金获得、市场拓展、招工聚才、房租减免等方面因企施策,以“店小二”服务雪中送炭,与企业合力共为,全力以“复”,与企业共渡难关。

  共渡难关助企业“轻装上阵” 

  汉穗税务合作、发放消费券、减免税费、降低租金 

  东风日产财务会计总部总部长刘晓安说:“多亏两地税务部门,协助解决了我们公司原材料缺口、人员缺口等问题,而且还享受到近期的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税费减免和用工成本降低共计近6000万元。”

  东风日产最大生产基地在广州花都,位于武汉地区供应商就有67家。武汉市税务局主动作为,携手广州市税务局,制定“一企一策”个性化纳税服务举措,与两地13个政府部门交互共享23项数据,累计提供17批次87.2万条涉税数据,打通汽配行业产业链堵点。针对企业资金量短缺和往来支付的困难,两地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增加融资减免税收打通资金流。

  除了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武汉拿出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中百仓储正在准备4月19日12时的首轮政府消费券发放。相关负责人说,很多个性化商品的库存存在积压情况,通过消费券带动将会拉动销售。据悉,4月19日起至7月31日,市政府将陆续向全体在汉人员投放5亿元的“武汉消费券”。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后,湖北顺丰复工复产就按下了“加速键”。公司湖北流向的运输品中,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占比近80%,据税务部门初步测算,约有40%的收入属于免征增值税范围。

   

  顺丰快递小哥正在进行派件工作 通讯员向军供图 

  受疫情影响,武汉地产集团下属文创公司管理的汉阳造文创园区内企业普遍面临收入锐减、订单取消等实际困难。园区内一家从事影视制作的文化传媒公司自疫情发生以来业务全线停摆,文创公司按照相关政策减免其租金额约14.7万元。据悉,武汉地产集团目前减免租金涉及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500余家,预计减免租金达1.1亿元。

  雪中送炭给中小微企业“输血” 

  首期200亿纾困资金开始陆续投放 

  感受到雪中送炭的,还有大量中小微企业。

  4月18日,武汉瑞丽森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乾终于舒了一口气,300万元贷款已通过银行审核,预计月底可到账。这家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产工程清洗设备企业,手握中科院、国电等企业2000万元订单,却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曾志乾说,园区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困境后,主动介绍政府惠企纾困政策,加班加点地帮该公司申报纾困资金,并联系汉口银行对接,成功申请到了300万元贷款。

  “这笔资金真是‘及时雨’,不但订单可如期交付,也给公司带来转机。” 曾志乾说。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目前享受“及时雨”的企业还不少。据介绍,截至目前,园区已帮助24家企业完成1.2亿元企业纾困资金审批,26家企业已提交贷款资料纳入银行审批流程,31家企业正向相关银行申报办理担保、抵押等手续。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举办农商行专场银企对接会,企业与银行一对一洽谈 通讯员供图 

  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武汉市建立首期200亿元贷款规模的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

  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动,简化申报审批流程,快速给中小微企业 “输血”。记者从企业了解到,目前资金已开始陆续投放。

   

  武汉农商行工作人员审核企业贷款申请。通讯员黄承毅 摄 

  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是武汉市从3月23日施行的《武汉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一部分。措施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强化金融支持力度、提出服务企业水平等21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真招、实招。

  据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统计,截至4月17日,武汉市已出台31条惠企政策文件。“条条措施都说到了我们的痛点、难点,可谓雪中送炭。”武汉开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宝发说,这个政策措施在做企业的朋友中广泛转发,希望能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渡过难关。

   

  汉口银行工作人员为企业客户远程办理资金业务。 通讯员秦松 供图 

  同舟共济帮扶企业 

  万名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国企“大手拉小手” 

  惠企政策定了,关键在落实。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武汉各区、各部门围绕企业生存发展,加快落实“万名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做好企业的“店小二”,发动国企“大手拉小手”,带动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这几天,武汉凯德维斯医学检验实验室总经理杨帆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生物办推荐的?没错,找我们!”凯德维斯是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机构,早在3月中下旬,对接公司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钱德平,就将包括凯德维斯在内的一批具有检测资质与能力的生物企业,向有复工需求的企业推介。

  “这一周,我们就为10家企业上万人次做了复工前的核酸检测及抗体检测。”杨帆说,生物办的干部随时在线, “缺人,找他们!找市场,他们打包推介!融资,他们热心想办法!”

  这种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一对一”服务的方式,正在全市铺开。记者从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获悉,4月下旬,武汉市8600多名处(科)级干部将和8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对接。另外的企业,由各区的处(科)级干部对口服务。他们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惠企政策,促进项目落地,协调解决难题。

  拉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一把,不仅有各区、各部门,还有武汉市的国企。

  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蔬菜类保供企业,保供范围覆盖30多个社区及部分商超,惠及3万多户居民。武汉农业集团下属农业担保公司得知其融资担保需求后,开通绿色通道,同时执行国家扶持政策免收担保费。目前,由农担公司担保的1000万元贷款顺利发放。

  武汉老字号“扬子江”因疫情遭受了近千万损失。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参加下周在中百仓储20家门店“湖北地标产品”主题推介活动。公司副总经理徐祥松说:“对于扬子江来说,商超的销量占到全年销量的60%,中百与我们同舟同济,搭建平台帮我们恢复元气。”

  长江融媒出品 记者:马振华 张智 李佳 文涛 张维纳 通讯员:李莉 张敏 翟磊 田瑶林 叶翩 张汉云 胡伟 制作:朱晨颖 校对:毛欣

  【编辑:付豪】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