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魂在他们身上传承 艺术之花在图书节上绽放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北京的历史构成了它最鲜明的城市特征。古都北京,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古迹,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文化现象绚丽多彩,犹如一座丰富的宝藏,无穷无尽。
“北京城本身就像是一座博物馆,仿佛每块砖、每块瓦都可以讲出一段历史故事来。”
北京的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也将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尽管如此,胡同现在仍然是许许多多北京人生息与共的地方。只要细细品味,就能从遗落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幽静的小胡同、老字号和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中感觉一下它的韵味。北京人、北京话、北京的环境、风俗习惯都在不断变化当中,但是唯一不变的是特有的京味儿。
大师们带您追忆京味儿情怀
本届图书节将有多位文化名家来到现场,与您一起追忆老北京的文化情怀。
8月24日,写意胡同画家冯柯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津生将联袂讲述《记忆与情怀——讲述四合院、大宅门》,相信我们将透过他们的语言点滴,拂去记忆的尘埃,去触摸一座伟大城市的灵魂!我们也将感受艺术家独特的情怀,体会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文化之魂在他们身上传承 艺术之花在图书节上绽放 冯柯,字静轩,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吴冠中,靳尚谊,关维兴等诸多老一辈艺术家。现为中国美术家会员、职业画家、国际IFDA工业设计协会会员;英国剑桥东方艺术学院、德国幕尼黑大学东方艺术糸客座教授。多次赴香港、澳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入选全国山水邀请展;作品参加“中国艺术品博览会”并多次获优秀奖及最佳创意奖;“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国际水墨双年展”并获提名奖。作品参加国际多国名家联展,美国、韩国、法国、丹麦、西班牙、德国、英国等多国巡回展,其中作品参加“悉尼中国艺术展”并被展馆收藏。参加“国际保护世界遗产展”获优秀奖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收藏,多家媒体报到及名人名家国家政要及海外私人博物馆收藏。作品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送予贵宾政要。曾作为中国奥组委参加伦敦奥运会作为国礼送予贵宾。
文化之魂在他们身上传承 艺术之花在图书节上绽放 冯柯有多年留洋经历,我们似乎应该称其为“洋画家”,但他更高兴大家叫他“胡同画家”。这不仅是因为他的画作题材,多专注于描绘北京的胡同,更是因为他的情绪,牵系着老北京胡同的命运。冯柯自幼在北京的胡同中成长,在回旋的鸽哨下体验过北京胡同居民多彩多姿的生活风情,却也目睹了北京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老胡同被高楼大厦所吞噬的噩运。一座座旧式王府花园、文宅武第、平民杂院的逐日消失,带走的不仅是充满朴素美学的民居,更是一个个老北京纯真心灵的家。在为胡同命运扼腕叹息、奔走呼吁的同时,冯柯以一个艺术家的胸怀,以他的记忆、眼光和手笔,把北京胡同所孕育的那份儿被人淡忘的美和爱,展现到我们的面前。
赵津生 赵津生,1957年出生,天津人,哈哈笑艺术团相声成员,赵津生是天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派相声传人。自幼向王凤山习学快板、山东快书,后从事相声表演。师从相声名家范振钰。2010年登上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与姜昆、戴志诚携手演出相声《谁来说相声》。参演过《杨光的快乐生活》、《哏都青年》等影视剧,深受观众的喜爱。参演过《杨光的快乐生活》、《哏都青年》等影视剧,深受观众的喜爱。
赵津生 赵津生在天津每周要说15场相声,受到粉丝们的热烈欢迎。而他出场时和观众的互动也颇为独特:上来喊一句“碰”,台下观众便齐声喊“瓷儿”;原来,由于在一电视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中出色地扮演了一个“碰瓷儿”的反面角色,观众们几乎就把赵津生当成了“碰瓷儿专业户”,“碰瓷儿”的开场白也便由此形成。赵津生打趣说:“没办法,我自己长得就不像好人,一看就是个‘碰瓷儿’的。”
赵津生 这两位大师,一个擅画,一个能说;一个深邃,一个恢谐;他们来到图书节现场,将为我们带来一场怎样的文化盛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