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服务结束又奔赴社区,志愿者孙星:我的城市病了,我得去治好她!

2020-03-09 20:40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3月9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严天凤)“下一栋!”3月9日下午,在东湖高新区关东街保利茉莉公馆空地上,志愿者孙星冒雨忙前忙后分发居民在商超团购的物资。

  居民前后相隔一定距离等待,在他指挥下,一名志愿者疏导秩序,用额温枪一一采集体温,然后进入“提货区”快速取走已均分好的团购物资,线外的下一位居民再进入。“彼此间排队保持好间距,严格遵守‘一米线’”,孙星说。

  “我的城市病了,我得去治好她!”

  孙星曾参与“非典”防控、汶川救援,但如今他的身份已不是医生,也不是基建工作者,他是一名集成电路行业的创业者——东湖高新区光电工研院孵化企业聚顶创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星是湖北科技学院(原咸宁医学院)临床本科01级校友,“大学同学微信群中,20多人作为医护人员战在一线。救人是医者的天职,多年的专业学习及工作,让这份原动力又复苏,“我的城市病了,我应该站出来治好她”。

  2月初,星夜抢建“方舱医院”,首批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的三座方舱医院数天内完成修建。而孙星正是第一批进驻武昌方舱医院的志愿者之一,2月8日他正式进舱,方舱已经“满员”。

  与所在病区的患者一一“谈心”

  孙星被分配到省肿瘤医院所在的方舱病区。安抚患者、现场管理、病区转移、用餐安排……最初的几天,孙星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个小时。一天下来,汗水打湿衣衫,连稍坐歇脚的时间都没有。

  在方舱做志愿者时,孙星(左一)正在协助医护给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孙星 供图

  “工作中最为艰难的还是对患者心理上的安抚。”孙星表示,建立方舱医院是武汉的首次尝试,第一批轻症患者对于进入方舱接受治疗,是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的。

  “其实我也会恐惧迷茫”,孙星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汶川地震时,救助对象和救助方法是比较明确的,比如外部挤压伤,咱们就消炎、抗病毒感染;而这次与新冠病毒的搏斗,最初是不断摸索其特征及救治方法”,每天协助医务人员做完核酸复查后,孙星都要与所在病区的患者一一“谈心”,讲述自己克服恐惧和缓解焦虑情绪的经验,患者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

  孙星说,彼时,在“方舱”里,只有两种身份,一种是不穿防护服的确诊病患,一种是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后来方舱运行平稳后,医患间才开始有了更多了解”。

  方舱服务结束又进社区群

  在方舱医院志愿服务10天后,孙星出舱了,核酸检测为阴性。

  与此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排查,正在武汉三镇3300多个社区、村湾同步展开。轮休刚开始的孙星,在看到东湖高新区关东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公告后,主动“请战”,加入社区防控小组,成了志愿者群里的“孙哥”,负责排查测温、防控知识培训、物资团购等事务。

  大排查开始时,有些居民不理解,孙星就通过电话或在门外耐心解释。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时完成了将近4000余人的排查工作。

  “当志愿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别觉得‘一身正气,百毒不侵’。”他主动当起了社区志愿者们的防护培训老师,传授防护服穿脱、手部消毒等防护方法。社区团购的排队方式,也在他的建议下,改成了相隔1到2米的“北欧”排队法。

  “我们都在探索中寻找希望”

  “克服面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无论是对病毒或其他,我们都在探索中寻找希望”,孙星说,机缘巧合他跨界创立芯片企业,专注于Type-C芯片研发生产,其E-Maker芯片成为国内第二家通过美国USB行业协会认证产品的企业,“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都面向人类未来”。

  【编辑:向洁 刘航】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