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湖北省将组织开展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

2019-01-18 10:42 来源: 湖北日报
调整字体

   

  图为:蔡党明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际凯现场提问。

  湖北日报讯(记者黄璐、王际凯)90万人脱贫、800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我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如何确保这些脱贫目标如期实现?1月17日,在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办副主任蔡党明说,将认真组织开展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工作,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2018年,我省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党中央脱贫政策落实落地,结合湖北实际,建立“1+N+M”脱贫攻坚支撑体系;坚持“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坚持较真碰硬,建立约谈、会商、督查通报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实现105.5万人脱贫、963个贫困村出列、预计17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4%,取得我省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在看到全省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全省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蔡党明表示,截至2018年底,我省还有未脱贫贫困人口98.3万、未出列贫困村800个、未摘帽贫困县17个。我省9个深度贫困县还有存量贫困人口20.2万人,占全省存量贫困人口的20.56%。这9个深度贫困县集中在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等片区,分布在国家重要的核心水源区和生态功能区,自然灾害频发,脱贫攻坚难度大、成本高。

  蔡党明说,2019年,我省将始终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对已脱贫摘帽县,实施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政策,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把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存量贫困人口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网络覆盖等工程向纵深发展;聚焦扶贫扶志扶智扶能,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思想理念;严守退出关,精准把握政策要求和标准红线,扎实开展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验收;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汪凡非:把“最优秀干部”派到扶贫一线

  “通山县、崇阳县将于今年2月接受‘摘帽’验收,通城县计划今年底完成‘摘帽’,咸宁将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汪凡非说,5年多来,咸宁累计减贫35.8万人次,出列贫困村180个,其中2018年减贫8.4万余人。

  成绩如何取得?汪凡非介绍,把“最优秀的干部”派驻到扶贫第一线,市县两级共组建897支驻村工作队,选派2705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

  综合运用明察暗访、媒体督查等方式,定期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对发现的问题全部限期整改到位,有效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激励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其中3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为副县级领导。

  增强党建引领力。成立“南鄂党支部书记学院”,先后选聘选派106名大学生村官和904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深入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走访贫困户1.7万余户,推动问题解决4000余个。开展“走村巷·连民心”“进万家、助春耕、促脱贫”“村湾夜话”等活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2800多个。

  探索“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形成企业帮扶、能人引领、新兴产业带动、党建推动4种成熟的产业帮扶模式,2018年该市已落实产业扶贫项目近千个,下拨产业扶贫资金7.2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护林员、护河员等“十员”公益性岗位,累计开发公益岗位1.2万个,发放岗位补贴资金7200万元;共设立扶贫车间128个,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2700余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蔡绪安:聚焦“花经济”做好“花文章”

  “‘花经济’对带动脱贫攻坚功劳巨大。”蔡绪安说,今年,麻城市明确提出,将进一步聚焦“花经济”、做好“花文章”,持续打造杜鹃花,重点发展菊花,建设“大别花乡”,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麻城实施产业扶贫,构建了麻北菊花、茶花,麻东杜鹃花、中药材,麻中南花卉苗木、蔬菜的产业扶贫格局,覆盖该市80%以上的村,92.7%的贫困户,实现了“镇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项目、户户有增收途径”。

  蔡绪安介绍,“花经济”带动效果好。“比如贫困户种植1亩菊花,可创收6000元左右,可以实现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当年脱贫。”

  杜鹃花名气大。通过发展乡村游、吸纳贫困户就业、支持开办农家乐、发展电商等形式,带动龟峰山景区及周边4个乡镇1.9万人脱贫。

  菊花产业大。目前该市有8个乡镇种植菊花,形成了百里菊花产业带,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干花1万吨,系列总产值25亿元以上,菊花产业带动2.8万人脱贫。下一步,将整合设立2000万元的菊花产业发展资金,实施“扩规模、引龙头、提品质、建小镇、创品牌”五大行动,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做大菊花产业,努力把菊花打造成全省扶贫示范产业。

  茶花规模大。该市有37万亩油茶,观赏茶花600多种,赏茶花、采茶果、品茶油,已经成为一条脱贫致富好路子,77家油茶合作社,带动2万余人脱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习覃:279个“尖刀班”奋战脱贫主战场

  “宣恩县贫困发生率从26.48%降至0.14%,‘三率一度’‘两不愁三保障’等贫困县退出核心指标达到摘帽要求。”习覃说,这是省脱贫攻坚贫困县退出试评估反馈的结果。

  习覃介绍,该县全面落实脱贫责任。建立县领导包片、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包村、村“尖刀班”和帮扶干部包组包户机制。县主要领导领衔成立9个乡镇前线指挥部,落实包片县领导34人;派驻工作队组建村级“尖刀班”279个,严格实行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5656名结对帮扶干部落实包保户脱贫任务,形成村村有驻村帮扶单位、户户有结对帮扶人员的帮扶工作体系,全力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围绕“烟茶畜果药菜”六大主导产业,该县建成贡茶、贡梨、贡柚、贡米等万亩产业经济带和122个特色产业专业村,消除了产业空白村和空白户,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区域脱贫的主渠道。

  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全县684家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抓全域旅游,促农旅融合,重点打造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宜居宜业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成为贫困村脱贫新渠道。2018年,该县电商产业网上交易额3亿元,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习覃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筹集资金13.42亿元,全面落实到村到户项目,该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更多群众用上放心电、喝上安全水、走上宽敞路、住上明亮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曾平: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

  曾平,巴东县精准扶贫“尖刀班”驻清太坪镇樱桃水村成员。发布会现场,他结合自身扶贫工作实践,分享了想法和建议。

  2015年以来,他一直工作在精准扶贫第一线。樱桃水村,是一个国家级重点贫困村,目前已预脱贫,正在接受第三方评估。截至2018年底,该村无一人错退、漏评、返贫。“尽管如此,樱桃水村要从‘精准扶贫’顺利过渡到‘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短板。”曾平认为,首先是保巩固。继续深入推进“八个到村到户”,确保脱贫之后帮扶力量不减;继续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底盘;在现有特色产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药材种植面积,千方百计增加脱贫户收入,确保贫困户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特别是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有效防止因病返贫问题发生。

  其次是抓提升。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延长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扶贫与扶志扶智同步推进,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务工人员;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垃圾集中处理,让农村真正成为留得住乡愁的地方;结合扫黑除恶和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进行村规民约更深层次的讨论,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弘扬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加大对村两委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时 间:1月17日9:30

  地 点:武昌洪山礼堂4楼9号会议厅

  主 题:坚决打好打赢湖北脱贫攻坚战

  主持人:荣罕君 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嘉 宾:蔡党明 省扶贫办新闻发言人、省扶贫办副主任

  汪凡非 咸宁市副市长

  蔡绪安 省人大代表、麻城市市长

  习 覃 省人大代表、宣恩县县长

  曾 平 省政协委员、巴东县精准扶贫尖刀班

  驻清太坪镇樱桃水村成员

  现场问答 

  贫困县摘帽后不能“歇歇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目前我省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越来越多的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我们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有哪些做法?

  蔡党明:贫困县摘帽后,不能“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切实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扶上马、送一程。把脱贫摘帽县和脱贫人口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优先扶持,用乡村振兴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在产业、就业、创业方面努力;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政策性保障兜底;对临时遭遇自然灾害、家庭变故、市场风险的贫困人口,给予及时扶持、及时救助,帮助其当年恢复生产。

  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大力扶持发展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特色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逐步致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帮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实现转移培训一批,产业发展一批、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安排一批,推进消费扶贫带动一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大力发展基本产业,落实“一村一品”建设,扶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村两委在脱贫攻坚中的头雁作用;加强基层乡村治理,全面夯实脱贫基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稳定和可持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数说2018年脱贫攻坚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