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的变化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张棉棉 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从去年到今年,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今年年初,国内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在此情况下,我国经济、民生等各项指标仍然交出了较为靓丽的成绩单,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巨大潜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的各项目标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通过几个数字来了解一下。
消失的数字
说到数字的消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粗看起来,是整体字数的减少,这份1万多字的《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字数最少的《报告》,但它又是从开始起草到完成,历时最长的《报告》。从去年10月到现在,7个多月的时间,经过精益求精的删改,吸收了各方民意,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份《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往年相比,字数减了一半,很多需要继续推进的工作没有体现,比如医疗卫生领域中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等都舍弃掉了。但没有写到的同样重要,不是不写就不做了。
“我们出台政策要瞻前顾后,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也要考虑到可持续性。打仗总是要有谋划的,我们现在应对危机的手段还有很多,子弹没有打光,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后手。”黄守宏说。
但是,相比体量的缩短,《报告》中数字的变化可能更受人关注,比如GDP的具体目标消失了。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解释说,最大的因素就是不确定性,无法确定全年增速的大致区间。
不提目标不意味着不重视经济增长,更不意味着任由经济增速下滑,而是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有一句话很重要: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孙国君强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因为从当前来说,有两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而稳就业和脱贫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来支撑。
孙国君表示:“今年下一个阶段要实施的政策,比如财政政策的重点是把资金用在稳就业和保民生上,金融政策主要是保市场主体,就业和社保政策重点是把民生底线兜住。我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经济会逐步企稳回升,全年基本盘不会有问题,民生也不会有问题。”
上升的数字
数字的变化也体现了我们整体经济政策的调整。从政策来说,从“六稳”到“六保”,“稳”是有区间,而“保”则是有底线,没有区间。除此之外,稳中求进的基调也没有改变。那么,这三层意思该如何理解呢?实际上应该是先“保”、后“稳”、再“进”。首先要“保”,只有保住了,才能稳定,有了底线,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稳住了经济社会大局,就为今后的“进”打下了基础。
具体到“上升”方面,最明显的变化应该是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这1万亿元国债的发放非常值得期待。他解释:“中央发行这1万亿元国债之后,要直达基层县市。也就是说,可能在省里面也过不了手,很有可能按照计划直接派送到基层的相关账户上。这样就避免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跑冒滴漏’,是实打实、不打折扣地将这笔钱送到最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讲到就业,成为历年之最。受疫情影响,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升。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今年,预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认为,这一指标较往年有所上升,但结合目前国内外形势来讲,涨幅不大。他说:“这个失业率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面算是比较低的,它是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跟积极的保就业政策指导下形成的指标,是与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契合的。不管是日本、欧洲,还是美国,他们的失业率甚至达到20%,所以我们的6%应该是比较低的。”
除了以上所说的具体数字,还有一个在强调继续扩大的就是内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从外贸角度来讲,全球贸易额今年第一季度下降3%,对中国企业产生了直接影响。《报告》提出,我国内需潜力巨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推动消费回升。黄守宏表示,扩大内需,要开展供给侧改革,满足需求的升级,也能创造需求。
不仅是内需,稳住出口也十分必要。《报告》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比如,要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认为,《报告》提出的措施,非常直接地体现了“促稳提质”。
东艳表示:“总体来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通过多种渠道稳定整个经济基本面,保证企业平稳运行。因为疫情的冲击,从历史来看可能只是短期的冲击,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可以在今年基本保持整个经济的稳定。只要企业的经营能够保持稳定,经济就会逐步复苏。”
下降的数字
有升必有降。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张翼表示,只有市场主体维持运转,才能应对当前的就业压力、经济压力。“通过创业来形成‘保’就业的一个支撑力,需要各级政府减税费,支撑就业体系,尤其是中小企业60%的就业人口的稳定性。这次《报告》是非常具体的,而且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是真的把减税费作为一个中长期目标来实施的。”他说。
针对“外资撤出论”,黄守宏认为,事实表明,中国引进外资在全球来看速度快、比重高,说明外商看好中国。“企业家最知道往哪里投,最知道怎么投。事实表明,这两年中国引进外资,在国际上速度是快的、比重是高的,今年同样如此。这说明什么?说明外商是看好中国的。面对困难,我们不是把开放的步伐放慢了、力度缩小了,恰恰相反,我们今年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开放,增设自贸试验区等。”他说。
【编辑: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