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三五”:我的收获与转变】读书郎的笑脸 教育发展的满意答卷
央视网消息: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效显著,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教育的社会贡献力不断提升。
迈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秋季开学第一天,九岁的彝族女孩吉好莫惹牛满心欢喜地和同学们一起升入了普格县荞窝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就在今年暑假前,她还不敢确定自己能不能顺利返校,因为妈妈不想让她上学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荞窝镇“控辍保学”专员杨洪和班主任老师多次家访,给她们讲解教育扶贫政策。
荞窝镇有7个行政村和一片占地4万多亩的农场,十年前农场外迁,凉山州14个县的彝族老乡陆续搬迁到这里,形成了3个临时村。全镇19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搬迁户有1115户,流动人口多、教育观念薄弱,使得建档立卡户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这个脱贫指标成了大难题。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大坪乡中心小学(2019年12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今年,凉山州进一步落实教育扶贫“三免一补”政策,贫困户子女入学在免学杂费的基础上,每人每天还有3块钱的午餐补贴。上学基本不用花钱,家长还能腾出时间打工增加收入,吉好莫惹牛和姐姐都有学上了。
治贫先治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从海岛到高山、从边疆到腹地,“十三五”期间,一项项教育惠民的举措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2019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让希望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
遥控指挥列车行驶在70米的轨道上,穿“隧道”、跨“河流”,还能像真实火车一样完成变轨操作,这就是张亚东在自家废弃的菜园里完成的微型铁路。
今年,受疫情影响,学校没有开学,张亚东萌发了在自己家里制作微型高铁的想法。在网上搜集图纸、购买模型,张亚东在自家后院的菜园子里忙活起来,遇到问题就向学校老师请教,还通过看铁路建设纪录片来寻找建造的方法。
就这样,靠着自己的摸索和老师的指点,张亚东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微型铁路给修通了。他将自己的“高铁”视频发到网上,收获了2000多万的播放量。很多网友为他点赞,称他是未来的工程师。
高考时,张亚东的成绩并不理想,最终被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虽然还是个大一学生,张亚东已经能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兴趣巧妙地连接,将理论和畅想化作动手实践操作。校方表示,将学生培养成未来优秀的产业工人,正是职业教育学校的责任,而这需要更多像张亚东这样的爱钻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11月10日,河北省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在车身电器实训车间练习操作技能。
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十三五”以来,国家实施全方位改革,引导多元办学新格局,破解产教融合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现已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800多家,成立各类职教集团1400余个。2019年,完成高职扩招116万人目标任务,各级职业院校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约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
昂首阔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就是在这个展台,习近平总书记被我们的微缩激光加速器装置模型吸引了!”站在北京大学金光生命科学大楼一层大厅,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颜学庆仍难掩激动。
“总书记说,看了你们的成果展示,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总书记同大家交流的场景,颜学庆记忆犹新,“总书记叮嘱大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颜学庆团队在过去两年中,科研攻关日夜兼程。为了让加速器变得更小、成本更低,造福广大癌症患者,实现我国肿瘤诊治技术和医学尖端设备水平的“弯道超车”,团队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关。
2019年9月11日,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傅文杰(左)与博士生张朝阳安装等离子体射流源测试实验系统。
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校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建有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高校两院院士在全国院士总数中占比超过40%。2016—2019年,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7820.8亿元,理工农医类R&D(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3.5万人年增长至28.94万人年,增幅为23%。(文/田雨棣 校对/娄郝)
【编辑: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