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汤健韶:含泪讲述战时老百姓的苦,我们不怕牺牲,打出了国威军威

2020-10-24 10:28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汤健韶 志愿军专职文化教员。记者柯志刚 摄

  长江网讯(记者李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0月22日15时,在武汉市军休五中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20多名抗美援朝退伍老战士齐聚一堂共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嘹亮的歌声中,93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汤健韶热泪盈眶。

  汤健韶老人穿着军装,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在会场,汤老跟长江日报记者分享了他的珍贵记忆:一张100元面值的朝鲜币。

  汤健韶珍藏的100元朝鲜币。记者柯志刚 摄

  汤老是广东茂名人,从小随父母在广州长大。1946年进入广州中山大学读书,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离毕业还有4个多月的汤健韶报名参军。1951年下半年,23岁的汤健韶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成为一名抗美援朝战士。

  在朝鲜战场上,汤健韶因为大学学历,深受重用,成为专职的文化教员,专门负责一名大军区副司令员的所有文化课程。同时还兼任机要秘书行政工作,时常要穿过炮火密集区送信发电报。

  汤健韶接受佩戴纪念章。记者柯志刚 摄

  “外出送信发电报,有时候不能一天返回。但是住在老百姓家里,我们也不能白吃白喝,不能拿群众的一根线啊。所以司令部就给外出的人发这种朝鲜币。”汤老向我们讲述这张朝鲜币的来历。

  敌人炮火不停轰炸,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成年男子大多都随军打仗,家里就剩下老弱妇儿。白天大家都不敢出门,只有晚上天黑了,才悄悄到地里弄点粮食。在老百姓家里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和玉米面,蔬菜基本没有,即使是玉米面老百姓也常常吃不饱。“老百姓对我们就像亲人,把他们舍不得吃的玉米面都拿出来给我吃。但是看着那么一家大小,每餐我也只吃一点,抵住饿就可以,不敢多吃。”汤老说起战时老百姓的苦,眼睛里含着泪。

  汤健韶珍藏的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预防接种证》。记者柯志刚 摄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中国军人的这个优良传统带到了朝鲜。炮火凶猛路途不顺,汤健韶在送信来回的路上,有时需要在老百姓家住3到5日。每次从朝鲜老百姓家中走时,他都悄悄留下朝鲜币用作生活费。1953年7月,从朝鲜战场回来时,他带回了一张没用完的100元朝鲜币,保存至今。

  抗美援朝给了汤老太多无法忘怀的记忆,“在战场上,我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为了祖国为了和平,我们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这场战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我们要牢记历史。今天能参加这个纪念会,我感到很光荣!”汤老动情地说。

  【编辑:邓腊秀】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