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历史就更知道如何前行

2014-09-04 09:07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 评论员 肖畅)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迎来抗日战争胜利,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这一天,也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一天。

  时隔69年,我们的记忆却愈加清晰。今天,全国对抗战的追忆和纪念,以更高规格和更广泛的规模展开;纪录抗战的叙事方式与历史视野变得更加全面;抗日战争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意义,获得世界进一步认同,中国对抗战的纪念形式也越来越得到世界瞩目。历史已经远去,但这段历史的当下意义越来越凸显。

  我们是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重新回忆并纪念抗日战争。今天,我们开始面向“两个一百年”,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图景日渐清晰。现代化中国的探索,是贯穿近代百年的历史主题,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理想追求,而今天,我们正从未有过的接近理想。这场现代化征程,却也是在外部不断冲击之中展开,几乎自始至终表现为一场不屈不挠的民族抗争史,如果说这段抗争史开始于鸦片战争,那么它在抗日战争中走向了历史顶点。民族屈辱的极致,以及改变命运的历史拐点,都出现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心绪复杂,感慨万千。

  抗日战争,以“七七事变”为标志,中日两国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这场战争,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全面抗战,民族解放,突出表现在中国人民的全面参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既描述着一个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也成为民族实现了空前团结的历史反映。几乎可以说,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下已经支离破碎的中国社会,在全面抗战开始的那一刻,重新实现了高度整合与凝聚。全面抗战,是中华民族实现空前团结的历史新阶段,某种意义上,这一空前团结奠定和影响了今天的民族格局与国家格局。

  中华民族团结,更是一种象征,是近代中国万千历史线索的交汇,政治分歧将结束,各种理想探索,不同的革命目标,也有了团结的开始,民族解放与新的国家目标走向了重叠。抗战胜利,历史走向改变,近代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篇章。抗战的团结,是民族的团结,也由此推动了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目标的团结,新中国的力量由此胎孕,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洪流中发展壮大。甚至可以说,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华民族,从此实现了破茧重生。

  今时今日,如果说有哪段历史,不分阶层、地域,最不容争议,有举国共识,能引发共同的民族情感与国家情怀,那毫无疑问是抗日战争。在中国,在世界华人圈,以及整个世界,抗战的历史意义有高度认同与认可,它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上下凝聚的重要历史记忆资源。回顾这段历史,并且随着这段历史记忆的丰富,纪念形式的延展,现代中国的步伐将更加清楚锁定其历史方位,民族复兴的方向将看得更加清晰。

责编:王玉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