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抗战 一战显军魂百战塑民魂八年铸国魂
(武汉晚报 周劼)武汉是座因武而兴、以武为名的城市。
纵观历史,一方面她是战略要地,秉中枢,控长江,兵家必争;另一方面,她的民风壮怀激烈,阳刚果敢,不屈不挠。
古人说,“刚无欲,强不屈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就是这个意思。
从抗日战争的8年身逢其时、身临其境,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69年回忆见证、研究追溯,更可一览无余:
8年里,有失利,有失守,但从未有过失望;有抵抗,有坚持,终于赢得胜利。
波澜壮阔的武汉保卫战,从1938年的暮春打到深秋,鄂豫皖赣四省用命,陆海空三军浴血,一战而定国势,一战而显军魂;
艰苦卓绝的江汉游击战,从1938年燎原不息到1945年,武汉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无分南北,不分老幼,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失无可失,战而再战,百战而生死以之,百战而显民魂;
直至1945年9月3日的抗战胜利日,受降堂内敌酋俯首,受降堂外举国若狂,长歌当哭,慷慨悲吟,此刻而还我河山,此刻而显国魂。
军魂、民魂、国魂,既成就有血有肉的英雄史诗,又合而成就可歌可泣的中华精魂。
这魂,绝不虚渺。可举身边一例。一天谈论抗战,一位好友随口讲起他父亲的一段往事。武汉沦陷时期,他父亲还是个小孩。每天有运盐的船停靠汉口码头,码头工人偷偷戳破盐袋,盐洒一路,附近的孩子们就沿途拾起回家。大人们将盐和孩子的衣服一起煮水、晒干,再让孩子们穿着盐衣出城,以此方法偷偷把盐送给游击队。可见那不屈之魂,可以溶入任何一个普通武汉人的血气之中。
这魂,也绝不枯槁。还举身边一例。和一位写过武汉保卫战的作家聊天,他说,夜阑人静,独坐书房,翻阅史料,写着写着不自觉潸然泪下:“太激烈、太惨烈、太壮烈了。”可见那忠勇之魂,力透纸背,数十载之下,依然不由人不感动。
这魂,也绝不只有沉重。再举身边一例。一位同僚谈起武汉大空战,说起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战事正酣,别的地方的人可能都会躲避躲藏,以免殃及。武汉人却全都爬上屋顶,看鹰击长空,我胜则欢呼雀跃,我败则赶快救死扶伤。他说,这些大背景下的小插曲最能体现武汉人的魂,憨直得可爱。
中华魂,有了武汉人浓墨重彩地担当其中,也就更显得有声有色。这声色用武汉话说出,更有一番不怕鬼、不信邪、不服周的硬气。比如,我的一位同事总结武汉版的抗战之魂:有枪有粮,就跟鬼子抵(dei)倒搞;冇得枪冇得粮,就跟鬼子闷倒挖;输了不会哭得嘴瘪,赢了才会喜倒蹦。
责编:王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