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爆炸事故调查:工人称干这活是拿命换钱
8月3日,昆山“8·2”爆炸事故家属安置点,家属们在进行信息登记并等待消息。
原标题:昆山爆炸事故调查:死亡工厂前身是血汗工厂
(潇湘晨报)8月2日,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目前遇难者人数已增至71人,在院治疗的伤员186人。
按照“惯例”,当地开始排查涉及粉尘作业的企业,要求一家一家查,一家一家过关。71个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有关部门终于认识到安全隐患的严重性,如果之前的检查没有“走过场”,如果工人的举报没有“石沉大海”,如果事故预兆没有被忽略,那么,这场特大爆炸是否可以避免? 本报记者周喜丰江苏昆山报道
江苏省苏州市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昆山“8·2”爆炸事故处置和伤员救治工作等情况。目前,在院治疗的伤员186人,死亡71人,死伤者采用DNA确认身份,检验结果将尽快公布。
同时,苏州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排出涉及粉尘作业的企业名单,对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企业要求一家一家查,一家一家过关,对涉及铝合金、镁合金等抛光加工工艺的40余家企业进行停工自检,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复工生产。
一次事故之后,总是伴随着又一场行业检查或整治,那事发前,监管部门在干什么呢?在昆山市安监局8月1日公布的安全生产工作简报中,有一堆看起来成绩骄人的数据:自6月24日以来,全市各区镇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区镇动员发动6000多家企业、工地开展隐患自查自纠;截止到7月31日,各区镇共出动检查人员2973人次,检查企业单位场所1328家次,排查隐患3016处,已完成整改2803处。然而,这份简报发布的第二天,昆山爆炸事故发生。
发生爆炸的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昆山市环保局网站的环评公示中,也是“成绩骄人”,该网站发布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新增两条轮圈表面处理生产线年处理轮圈达93.3万只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示(二次公示)》披露,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对粉尘采用布袋除尘器处理,去除效率可达95%。
有专家直言,如果真做得这么规范,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故了。该企业包装部员工李海琼说,曾经去过这次爆炸的汽车轮毂抛光车间,里面粉尘很重,如果进去找人,都看不出谁是谁。一位曾在该车间干过4小时就辞职不干的王师傅说:“那里面粉尘太大,即便戴口罩,出来了满脸都是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昆山市安监部门负责人表示,关于此前对该企业的监管工作相关情况正在调查核实中,未来会适时发布。
安检走马观花,工人拿命换钱
发生爆炸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系美国通用汽车指定供应商。8月3日,潇湘晨报记者现场调查发现,这家外人看来“收入颇丰”的外资企业,却是工人眼中的“血汗工厂”,事故发生前,种种安全隐患早已暴露无遗。本报记者周喜丰江苏昆山报道
安全防范措施,没有“事发前两个月,曾发生火情”
在事发现场的警戒线外,来自陕西咸阳的老李在庆幸:今年2月,他去了中荣金属制品公司应聘,但只干了一天,便受不了了,也正是这次辞职,让他躲过了大爆炸。
老李回忆说,面试时,厂方只是问了几个常规性的问题,比如之前的工作经历、能否吃苦等。显然,厂方对农民工的要求不高,老李很快就接到上班通知。
去之前,老李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年轻人不愿意干,根本吃不了这个苦,做这个活的一般都是家里经济负担重的,三四十岁的中年人。”
但抛光车间的工作环境之差仍然出乎其意料。一天工作13小时,中间有两个小时吃饭的时间,算在工作时间内。“整个车间粉尘乱飞,雾蒙蒙的,热得很。”老李发现,车间的东西墙有通风设备,但工作台上没有,粉尘落下,都是工人们自己清扫,倒垃圾桶里,然后拉走。
老李吃不了这份苦,只干了一天,就放弃了。在应聘和短暂的一天上班中,没有人向他提醒过要注意安全防范方面的问题。
有车间员工称,工厂没用过什么喷雾除尘设备,也没有专人负责除尘,对于“粉尘可能引发爆炸”,不少员工根本不知情。
昆山市消防大队经济开发区中队中队长吴神飞证实,大概两个月前,曾接到该企业火警,当时是放在室外的泡沫夹芯板发生燃烧,消防人员赶到时,火情已被企业扑灭。
员工举报隐患,没用 “干这种工作就是拿命换钱”
昆山市国际会展中心,现在成为当地政府设立的一个家属接待中心。来自河南商丘的刘玉梅的家人仍然在等待刘玉梅的消息。
刘玉梅一家在昆山打工已有多年,刘本人在中荣厂干了几年,之后回老家带了两年孙子,然后又回到了中荣厂,一干又是3年。刘玉梅的儿子告诉记者,45岁的刘玉梅几乎不识字,加之年龄已大,找工作比较难,中荣厂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一个月能挣5000元,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再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刘的儿子说,大约在一个月前,上班时间提前了,从原来的早上8点提前到7点,刘玉梅每天5点就得起床,直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干这个活,每天都要洗澡。”刘的儿子说,因为铝粉对身体会有侵害,刘玉梅有时皮肤过敏,但她涂点药膏又去上班了。至于安全问题,对一个只能写自己的名字的农村妇女来说,似乎已经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来自东北的一名农民工告诉记者,7月17日他曾和妻子在中荣厂应聘,因为中介公司的中介费收得太高,他才没去。此前,他在昆山另一家私人小厂干同样的活,“每天除了牙齿是白的,全身都是铝粉,黑不溜秋。”
这个农民工对这份工作心有余悸。他发现身边的工友有的得了尘肺病,“我几乎每两个月自费去体检一次,这个工作就是拿命换钱。”
在网上,也出现过举报中荣厂的帖子,不仅污染严重,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但企业一直在生产。
安全生产检查,没管“提前有通知,会编好台词”
昆山位于江苏南部,毗邻上海。20多年前,昆山开始办开发区,虽与台湾距离遥远,但凭着优质服务和产业集聚优势,成为台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相关统计显示,台资经济目前占昆山GDP的50%、利用外资的60%、工业产值的70%、进出口的80%。但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昆山吸引台资面临巨大压力,因而也出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增大自身吸引力。
在中荣厂周边,类似的工厂密集。当地企业人士称,因为粉尘而发生的爆炸事件,在昆山并不鲜见。
当地一家印刷工厂的工人表示了对安全检查的质疑。他说,他所在的工厂一年也就一两次安全检查,平时,那些原料、成品太多,把消防通道、灭火器、消火栓等都封堵住了,但每次有人来检查,厂里都会提前接到通知,组织人员把那些原料、成品搬开,“即便安检人员是找员工谈话了解情况,也是早就编好的台词。”
刘玉梅家人的说法,与上述农民工相似:“安全检查都是走马观花,走形式。”
责编: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