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一线担重任,疫情“催熟”ICU里的青春“F4”

2020-03-27 17:24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3月27日讯(通讯员王敏 记者孙笑天)3月23日下午,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病房,一场关乎生死的心肺复苏正在12床进行。胸外按压等大力气动作,需要两分钟换一组护士,提供持续操作。这样的体力和技术结合的活,让1997年出生的男护士袁宽成了现场主力。
  2020年3月26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四名90后男护士,李兆春、袁宽、程行、刘恒明协同医生为重症病人俯位。记者 胡冬冬 摄
  在肺科医院ICU,90后男护士共有4人,有的参加工作不过一两年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急危重症增多,4名男护士被迅速“催熟”——ECMO、CRRT等高精尖设备,他们驾轻就熟;给病人翻身,做俯卧位,他们有力气优势。
  几十天连续战“疫”,4名男护士成长为护理主力,被女护士称为ICU里的“F4”。他们说:“战疫情,救人命,我们找到了工作价值,证明了90后能担重任!”
  人命关天,我们必须专业
  “ICU里10张床位,躺满了急危重病人,这是我上班以来,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袁宽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疫情之初,厚厚的防护服也不能让他心安。“患者增多,人手不够,一班6个护士,要护理10个急危重病人,一进ICU,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干就是8个小时。”
  2020年3月26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95后男护士李兆春通过传呼机与护士站沟通。记者 胡冬冬 摄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关键时刻就要担当,人命关天,不允许我们害怕太久!”李兆春、程行与袁宽同岁同职,经历了疫情洗礼,瞬间长大。
  平日被女护士当成“小孩”的4名男护士,表现出的稳重很快平复了ICU里的不安。他们争着去做护理,并迅速熟练地掌握了ECMO、CRRT等高精尖救治仪器的操作。
  2020年3月26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四名90后男护士,刘恒明在做进入ICU前的准备。记者 胡冬冬 摄
  如今,“F4”里最年长的刘恒明29岁,成为除护士长外,唯一能独立操作ECMO排气、CRRT血浆置换的护士。他24小时值守在医院,随叫随到,被同事称为“技术流”“劳模”。在他的示范下,其他三人也迅速掌握了上述仪器的基本操作、参数价值判断等。
  “以前从没遇到过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我都一一摸索着解决了。”谈到对ECMO的掌握,袁宽自豪地说:“与疫情战斗,把我们逼成了技术能手。”
  尽职尽责,做堪当大任的90后
  李兆春说,以前有亲友觉得男孩子当护士不仅脏累,技术含量也不高。但经历疫情防控后,他觉得护理工作和医生的救治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且护士和病人相处时间更长,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给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说这些话时,李兆春忍不住跟记者念起《医学生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带着白衣天使的梦想入行,每当看到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转危为安,就特别有职业自豪感。
  袁宽同样也别有成就感,“许许多多90后是一线的重要力量,我们顶住了,我们还将走向胜利”
  “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就是用行动证明,90后堪当新时代的大任。”程行说,曾经被保护在身后的他们,已经能够站到最前面,保护身后的人们了。
  “疫情中,这些孩子敬业、肯干、肯学,在高压下不叫苦、不叫累,在磨炼中迅速成长。”ICU主任胡明说,相较女护士,男护士力气大、动手能力强,在做体力活、技术活方面有先天的优势。“有国家级的专家手把手地带,平时可能要花3年学习培训的内容,这次2个多月就都掌握了。”
  我们青春正当时
  严谨,踏实、稳重,4名90后男护士成熟得让人怀疑他们的心理年龄。然而,脱下防护服,他们青春洋溢、风华正茂。
  2020年3月26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四名90后男护士,李兆春、袁宽、程行、刘恒明(左至右),其中李兆春、袁宽、程行为95后。记者 胡冬冬 摄
  程行每天踩着滑板,来往于医院和集中住宿的酒店。踏、滑、跳、转,一连串的动作,让人目不暇接。他说,大三时就跟着同学们玩这个,现在是挤时间练习一下。越是工作紧张,越需要通过挑战滑板的高难度来消解压力。
  近3个月没有理发,李兆春已经长发飘逸。他说,这些头发伴着他走过了抗疫战斗最苦的日子。他想让父母知道,他长大了,能干大事了。工作之余,李兆春爱打网游,还是KTV里的麦霸,爱好柔美的古风类歌曲。
  袁宽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分得很清,“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但生活可以狂野”。他喜欢高山、大河,一有机会就去追寻自然的灵性,还爱玩蹦极等挑战性活动。
  “F4”中最不“跳脱”的就是刘恒明了,身为奶爸的他,工作之外的心思全都系在家人身上。他说,待疫情结束,他要立刻回家,好好看看、抱抱刚满周岁的女儿。
  【编辑:周茜 邹丹雨】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