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社区党员:深入社区,把战斗堡垒建在第一线

2020-03-10 07:52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   疫情就是命令。全市数万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编入网格,为居民守门、跑腿,收集诉求,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居民心理疏导。

  药品代购 郑志平

  高效“代购员”

  上午下药单上午买回

  每次买药前,先将药盒拍照发给药房,请工作人员帮忙提前准备好,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上午的药单上午就能买回来。

  郑志平(左一)将代购回的药交给网格员分头送到居民手中

  “今天有几张药单?我下午去买。”3月8日中午12时,硚口区韩家墩街公安社区的下沉党员郑志平刚刚结束卡点的值守,就回到社区领取居民们开出的药单。下午,郑志平就将大家订购的药送到了居民家中。

  “社区封闭后,居民买药是个重点。”57岁的郑志平是硚口区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2月15日,公安社区开始实行24小时封闭,郑志平第一时间向社区提出了这个问题。公安社区有1/3的居民是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许多人每天不能断药。

  郑志平主动接下了代购药品的任务,还专门制定了一个买药流程:社区网格员负责统计居民需求,同时还要上门收集居民的空药盒,将药单和药盒用塑料袋打包好后再交给郑志平,药买回来后再交由网格员发给居民,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因为疫情,社区附近的几家药房都没有开门,自己每天就开私家车前往武胜路附近药房去为居民买药。“这样买药时间有点慢,上午的药单下午才能买回来,我就试着改进了流程。”郑志平说,买药时,自己多了个“心眼”:都要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微信,之后每次买药前,自己就先将药盒拍照发给药房,请工作人员帮忙提前准备好,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上午的药单上午就能买回来。

  有一次郑志平还通过朋友为居民找到了急需的胰岛素。“胰岛素跟其他药品不同,需要特殊保存,当时我找了好几家药店都没有。”郑志平说,因为居民急需,自己便试着联系认识的朋友,没想到真的找到了。“那家药房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对面,只有他们药房有。”当天,郑志平就为居民买了回来。 (记者杨蔚 王静文 通讯员詹鸥 赵静 贾冰芳 伍东昇)

  守护社区 柳建举

  连环电话

  “救”回八旬患者

  得知小区门卫缺人,带领3位自管组的组员下沉社区,主动挑起了“守门人”的担子。

  68岁的柳建举当起小区“守门人”

  “老周,现在身体还好吧?”8日下午,江汉区万松街武展社区92号院门口,正在值班的下沉党员柳建举仍惦记着前不久康复出院的街坊周师傅,又关心地给他打个电话询问情况。

  68岁的柳建举是武钢集团汉阳钢厂退休职工、武广商圈省眼镜行业协会党支部党建指导员。疫情发生后,得知小区门卫缺人,他带领3位自管组的组员下沉社区,主动挑起了“守门人”的担子。

  92号院是一个老旧小区,336户居民中,有不少老年人、困难户。做了二三十年的邻居,他们的情况让柳建举很是牵挂,几乎每天都要电话联系一下,对居民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并设法帮忙解决。

  2月上旬的一天,社区准备给80多岁的独居老人周师傅送爱心菜,柳建举和组员打了半天电话都没人接。担心周师傅出事,柳建举马上联系社区和老人亲属,并陪同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来到老人居住的8楼。打开门后,发现正在看电视的老人反应有些迟钝。随后,老人亲属赶到,决定先观察一晚。

  次日,老人亲属告诉社区,周师傅有些发热。社区紧急安排车辆送周师傅去医院检查,最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看到这位平时进出院子都会跟自己打招呼的老哥住进了医院,柳建举很是挂念,三天两头就去社区询问周老的情况。10多天后,得知老人因救治及时已痊愈出院,柳建举这才放下心来。 (记者曹欣怡)

  乐于跑腿 朱文迪

  解决群众需求

  组建“跑腿小妹团”

  “急需买菜买药的,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能当时帮忙解决的就解决,不让居民等。”

  朱文迪(右)给居民发放天然气卡

  “李奶奶,家里的菜吃完了吧,我们买了些给您送过来。”7日下午,朱文迪出门给居民采购,估摸着3天前给李奶奶买的菜快吃完了,她就多买了些送过去。朱文迪告诉记者:李奶奶患有糖尿病,团购里的一些菜不能吃,所以每次采购都会单独帮她买。

  朱文迪是江岸区司法局球场司法所副所长。2月初,她和同事下沉到江岸区花桥街道科苑社区参与站岗值守。“居民宅在家,关键得解决他们的需求。”朱文迪和几名女同事组建“跑腿小妹团”,值守工作之外,主动帮居民物资团购、燃气圈存、药品代买。

  有一次,一位居民着急要出门,被朱文迪拦了下来,经询问得知对方急着买治糖尿病的药。朱文迪记下药名,又拍下药盒的照片,出门代买。她开车跑到汉口花园附近,跑了6家药店也没找到药,后来打听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该能开到药,朱文迪又赶到服务站将药买了回来,送至居民手中。

  朱文迪的私家车早已成了“货车”,载满了帮居民购买的各类物资。“尤其是一些急需买菜买药的,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能当时帮忙解决的就解决,不让居民等。” (记者陈俞 通讯员吴琼)

  转运病患 余雨

  想方设法

  缩短病患转接时间

  之前转运一次病患有时需要两三个小时,后来通过优化流程,效率大大提高。

  3月8日上午,下沉社区党员余雨和同事一起,从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将辖区内的15名治愈病人转运到指定地点隔离,整个对接过程只花了50分钟左右。余雨说,之前转运一次有时需要两三个小时,后来通过优化流程,效率大大提高。

  余雨是武昌区委宣传部下沉到珞珈山街医疗转运组的党员,负责支援辖区病人转运工作。第一次护送病人转运,是一位老人,到了医院门口却不敢自己进去,余雨便主动陪着老人挂号排队,一直等到老人家人接替才离开。

  勤于思考的余雨针对转接病人流程进行了优化,他之前去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接病患,因为都是几个区的转运人员一起去等候,有时候要等两三个小时。“现在我们出发之前,都提前将病人的信息发给方舱医院的转接人员,请他们先核对办好手续,等我们到达方舱医院时,病人也基本办完手续,正好对接上”。

  如今,余雨已完成跟车护送病人121人次的接送任务,成长为了一名“老兵”。同时还与安徽、江苏和贵州等多个援鄂医疗队负责出舱的转接人员成了好友,“大家还约定,疫情过后再聚武汉”。 (记者史凤玲 通讯员昌宣)

  本组稿件统筹:彭仲

  【编辑:覃柳玮】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