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面哥”开面条厂 只招残疾人

2014-08-07 16:26 来源:
调整字体

  (人民网)余荣权想要坐下来。他一瘸一拐地来到小凳子前面,双手使劲撑着面前的桌板,拇指都快弯成了半月形。借着手上的劲儿,他的右腿用力往前一甩一拱,身子终于落座了。留着简单的寸头,还有浓密的胡须,这个34岁的男人是陕西省白河县的一个农民,双腿有残疾,如今是一家面条厂的老板。

  在陕南,这个“挂面哥”在当地还小有名气。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从县城里卖完面条回来。土黄中带着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被照得发亮。

  “荣权,你跑一趟县里,咋又晒黑了?”村里的李大爷调侃道。余荣权嘿嘿一笑:“农村人,不黑点岂不成了小白脸?”

  几年前的余荣权,可没现在这么乐观。

  2006年,余荣权遭遇噩运,患上了脊髓肿瘤,尽管家里花了40万元为他进行手术,但他最终还是落下双腿终生残疾的毛病。

  一个能跑能跳的小伙子,命运却突然告诉他:你要一辈子躺在床上生活了。那时候,余荣权就呆呆地躺在床上,看着惨白的天花板,觉得自己的人生也一片惨白。“吃喝拉撒也都有人照顾着,那就这样躺着吧。”那时的余荣权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就这样在床上孤单地躺了两年。父母知道,儿子的问题不只是腿上的病,更主要是心里的病。从山上砍一根细棍当拐杖,父母一人一边,开始架着余荣权走路。后来不用父母的搀扶,余荣权也能靠着拐杖走路了。看到了这一丝希望,余荣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终于,他慢慢地不用拐杖就能走动了,尽管一扭一拐的姿势不太好看。

  2010年末,同村的年轻人们又都容光焕发地回来过年了。买最响的鞭炮礼花、买更高级的电视音响……外出打工挣了钱的朋友们让余荣权好不羡慕。可是因为残疾的双腿,他有的只能是落寞。

  “没法出远门打工,就在当地就业吧。”白河县残联理事长张清风知道了余荣权的事,这么跟他说。2012年,在政府和县残联等部门的扶持下,余荣权开了一家中性笔加工厂。虽然厂子规模小,但也算有了份工作。余荣权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厂子做好!

  厂子经营了一年多,需求量却总是上不去。“做再多的笔有啥用?”余荣权欲哭无泪。

  一天,端着一大碗面条,余荣权食欲全无。还没吃,就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哪里还有胃口?他摆弄着扔在桌子上的面条袋子,袋子上“产地湖北”的字样让他顿生疑惑。越想越好奇,他放下碗筷,来到邻居家的厨房,翻箱倒柜。连着跑了好几家后,他坐了下来,心里有了一个新的创业点子:县里除了小部分人吃自己家压的面条,大部分都买湖北产的面条,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开面条厂呢?

  他又跑了好几个乡镇,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2013年12月,经过数月努力,加上县政府和残联的大力帮扶,总投资80万元的惠民食品面条加工厂在茅坪镇枣树村建起来了。县残联还提供了空调、桌椅等器材。有了新的工作,余荣权再一次干劲十足。

  余荣权说,自己找对了点,现在的面条卖得供不应求,一切都很顺利了。“厂子一年能够生产400万斤面条,纯收益在8万元左右,销售市场可以扩展到县城的各大超市。”

  “我这里只招聘残疾人。”这是余荣权给面条厂定的规矩。有二三十名残疾人在他这里打工,余荣权按照不同的残疾类别将这些工人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一个月给他们发1000元到1500元的工资,还提供免费食宿。有了工资,每个残疾人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他们都乐观了不少,生活也有了盼头。

  对于吸纳残疾人就业,政府也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2014年6月,在陕西省自强模范和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余荣权还荣获了“陕西省自强模范”称号。拿着大红花和奖状,余荣权笑得像个孩子。

  最近,余荣权在平整面条厂旁边的一片土地。他准备扩大厂房,再多买两台压面机。“村里、乡里残疾人还很多,面条目前也还供不应求,所以我要扩大规模,争取多给像我一样的人一些工作机会。在农村想干出点事儿不容易,特别是残疾人。”余荣权说到这里,有点哽咽。

  拍了拍衣服上的面粉灰,他说,更愿意多谈谈未来的打算,“日子再过得好一点,然后娶个老婆!”说完,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这一笑,眼角一条条的皱纹立刻挤到一块,好似山腰上开垦出来的道道梯田,让人看出质朴,感到踏实。

责编:夏立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