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垫药费到上门看诊 20元钱垫出10年“医患奇缘”
(武汉晚报)家住武昌水陆街的71岁独居老人朱义文看到本报关于“垫钱医生”的系列报道后,前天上午给宋恩峰打来电话:“这十年你一共给我垫了600元钱,我都记着,我一定会还的。”
前天下午3点,记者陪同宋恩峰到朱义文家里复诊。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家中最显眼的除了煤炉上正煮着的花生,就是堆在桌上的药盒。
朱义文一身慢性病,类风湿、肺心病、重度贫血等。从10年前为他垫20元药费开始,宋恩峰慢慢成了他的“家庭医生”。
“宋医生把脉,我心里特别踏实”
一进家门,还没寒暄完,宋恩峰就握着朱义文的手为他把脉,边把脉边问他这段时间的身体状况。
20天前,朱义文因小腿浮肿不能下床,卖不了花生,没了基本生活来源。他焦急地给宋恩峰打电话,当天晚上,宋恩峰就来到他家。情况很严重,朱义文因为重度贫血,再加上心脏不好,脚踝肿得连袜子都穿不下,剪个破洞才能勉强套上脚。宋恩峰自己掏钱给他买来了“健脾生血颗粒”,让他按时服用。病情慢慢好了起来。
“宋医生的手很温暖,每次为我把脉,我心里都特别踏实。”朱义文说,只要他一打电话,宋恩峰就会来到他家把脉问诊。“宋主任把我当亲人看待,开的药很有效,让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欠钱反倒赚回个“家庭医生”
朱义文常跟街坊夸宋恩峰医术高明、医德好。他总说“没想到我欠了钱,反倒赚回一个好医生。”
朱义文老家在新洲。上世纪90年代末,他到武汉城区做小生意,靠在街头卖花生维持生计,月收入四五百元钱。由于长年累月风餐露宿,营养也跟不上,他老觉得腿疼,还经常头晕。
2004年底,朱义文因腿疼得厉害,蹒跚着走进宋恩峰的诊室。宋恩峰照例递上一张名片,“望闻问切”后诊断他患了类风湿和贫血,开了处方。
朱爹爹到窗口抓药时发现身上带的钱不够,搜遍了全身荷包还差20元钱。他又回到诊室,想让宋恩峰少开副药。“差多少钱?我先给你垫上吧……”宋恩峰说,边掏钱边嘱咐,以后有困难直接打名片上的电话找他,并记下了他家的详细地址。
从此,朱义文隔段时间就要到宋恩峰这里抓药。看到他家实在困难,宋恩峰帮他垫了不少药费,朱义文一有点闲钱就还给他,但仍是欠了600元。
回忆起宋恩峰第一次到他家出诊,朱义文记忆犹新。那是七年前一个冬天,朱义文正在煮花生,突然一阵眩晕倒在地上,他挣扎着给宋恩峰打出求救电话。那天宋恩峰正好在家休息,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他家,当时朱义文已经昏迷,宋恩峰将他送到医院诊治。一查血常规,朱义文的血色素只有4克,只到常人的1/4。按理说,他应该住院输血治疗,但他不肯,只让宋恩峰给他开补血的药调理。
“我没钱住院,再说我相信宋医生,吃他的药就够了。”朱义文说住院至少要花5000元,他不好意思让宋恩峰垫这么多钱,怕将来还不起。
“再过一个月就能还钱了”
前天下午4点,宋恩峰要赶回医院。在门口,朱义文突然拉着他的手说:“等生意好一点,我就把药费还上。”朱义文告诉宋恩峰,这几天生意还不错,每天都有四五十元的收入,再过一个月就能还钱了。
宋恩峰连忙安慰道:“治病要紧。钱不用急着还”,还叮嘱他一定要加强营养。
在回医院的路上,宋恩峰无奈地说:“我也只能帮到这一步了。”他告诉记者,朱爹爹的病其实需要做个系统检查,但因为没有医保,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只能用药物调动爹爹自身的抗病能力,想方设法减轻他的痛苦。
记者王恺凝 伍伟 通讯员杨璠 杜巍巍 高婷
“
患者温暖回馈
让我坚持了十年
十年来,宋恩峰为200多位患者垫过药费,绝大多数都会在第二次复诊时及时还钱。有些外地患者,如果短期内不方便来武汉,也会通过邮寄、充话费方式还钱。
“包括朱义文,印象中只有三个人没有还钱。”宋恩峰告诉记者,另外两个也跟朱义文一样,家庭条件很困难,一时还不上。但他们只要病情一好转,就会第一时间告诉宋恩峰。宋恩峰说,这就是对医生最大的肯定,“是患者给我最温暖的回馈,让我能够坚持十年”。
责编: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