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大武汉,是又大又强的武汉

2021-02-23 06:20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在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中,如何看待大武汉和强武汉?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对此,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知名经济学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采访嘉宾:梅新育

  (知名经济学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越是在国势时运的关节点,武汉之大越被显现出来

  长江日报:历史上“大武汉”久负盛名,武汉面向“十四五”提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怎么看待这个“大武汉”?

  梅新育: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最大变化,就是中国综合实力加速崛起。在中国日渐回归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中心高地的进程中,中国国际经济政治地位变迁正在带来经济地理学巨变,中国国势持续上扬,正在给中国城市创造越来越多在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中大放光芒的机遇。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自不待言,武汉、杭州、成都、重庆这四座最受认可的“新一线城市”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历史地看,越是在国势时运的关节点,武汉之大越被显现出来。武汉在交通、贸易、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更是国内市场中心之一。随着中国国内市场规模扩大,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武汉经济在全国、全球经济版图上的地位也会随之上升、凸显,这正是大武汉的深层意义。

  长江日报:如何理解发展中的“大”和“强”?

  梅新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国民经济要做强,首先必须做大,只有在大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强,地方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反过来,在足够强的时候才能成其“大”。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既要做大,更要做强,武汉的“大”与“强”是辩证统一,“大”是其外象,“强”是其内涵。“大而强”的现代化大武汉,是国家对于武汉的需要和期盼,体现了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了,武汉才能够完成历史发展赋予武汉的责任。

  当然,不同地方应该有不同的发展取向。武汉处于国家腹心、枢纽地带,当前在这个区域需要有一个大而强的国家中心城市,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局面起到带动作用。武汉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决定了武汉一定要建成现代化大武汉。

  武汉要把自身发展牢固嵌入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日报:你一直关心武汉发展,对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有何观察?

  梅新育:“五个中心”的思路非常好,结合了国内外大势,同时针对了武汉实际。其中有一些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稳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2015—2019年,湖北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幅都是两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以上,武汉和湖北这种投资内在动力充沛的地方格外可贵。固定资产投资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州风雪灾害震动全世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太少、严重老化,这给我们敲响警钟,提醒我们在普遍强调扩大消费的情况下,不要忽视对于投资的重要性。

  第二,除交通、流通产业之外,武汉的制造业还可特别关注医疗物资、汽车及零部件、以ICT(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三个重点。医疗物资是全世界亟需的产业;汽车产业湖北有巨大优势,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产业举足轻重;以IC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武汉在抓好长江存储等重点项目的同时要吸引新项目。

  第三,武汉把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目标之一,探索、支持创新产业成长,这非常好。创新是城市做大做强的终极源泉,当武汉拥有充满活力、干劲、旺盛进取心的民众和市场主体,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体系和公共服务,将成为众多创新涌现、成长的契机,其中一部分创新将成长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新“增长极”。2020年举国抗疫,创造了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的契机。武汉能否加强与互联网医疗机构合作,不仅向国内、而且向海外提供在线医疗服务?这有可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新增长极。武汉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将有利于创新。

  第四,在“一主引领”中抓住机遇。一个超大城市如果不能带动区域经济,没有共同繁荣的周边地区为依托,会遭遇很多“大城市病”。把周边地区带动起来,做大武汉市和湖北省经济的底盘,可保证武汉市和全省经济增长动力在较长时期内都处于充沛状态。

  第五,保持人力资源优势,争取在全国率先开展一些人力资源和社保改革措施,以确保武汉市居民人口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活力长久、居民生活质量上升。

  第六,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要做好“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的文章,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较大作用。自从唐朝中期以来,千年来长江经济带一直是国家最重要财赋、人口重地,经济社会禀赋决定了长江经济带有能力当好改革开放的龙头和试验田,而“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的结合,又将有助于夯实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溯江而上的产业转移中改善中国经济布局,使之更加均衡。改善国家经济布局,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战略与安全问题。在谋大势、布大局时,武汉要把自己的发展牢固嵌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之中。

  总而言之,蓝图很好,实干为要,武汉需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一张蓝图干到底。

  “做大做强”并非坦途,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长江日报: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谁更重要?

  梅新育: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一样重要,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有人说武汉太大了,但从发展角度看,武汉的规模和能级仍然不够,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武汉这些年的发展很有基础,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还应该更进一步。按GDP规模排行,近两年武汉一直位列全国城市前十,按照潜力和发展势头,“十四五”应该能稳住前七名。

  武汉在做大的同时,更要走内涵发展的方式,在交通、贸易、科技创新、对外交往等方面变得更强,实力排名继续前移。武汉不要走表面上的大,而应走品质提升之路,把现有资源聚集、不断做大做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武汉在满怀鸿鹄之志展望、发掘“十四五”和国势上升带来的发展机遇时,需时时牢记,再宏伟的工程也要从最基础的一砖一瓦做起,再美好的生活也要从日常一粥一饭的烟火气开始。2020年武汉在抗疫“大考”中交出了优良的答卷,三季度起经济全面强劲复苏。随着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随着长江经济带优势日益凸显、潜力日益发挥,相信武汉能够在“十四五”至2035年间保持充沛的发展活力,建成“大而强”的现代化大武汉,未来可期。

  (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编辑:张靖】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