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纷纷建言—— 国家使命在肩,加快打造“五个中心”乘势腾飞
武汉四环线青菱湖大桥。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长江网讯 3月13日正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点名武汉: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对于这一重要发展机遇,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认为,国家使命在肩,武汉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要紧抓国家机遇,乘势腾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
发挥“一主引领”作用,武汉要“强内功”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佐军说: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牛肚子”,武汉都市圈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发展潜力与后劲充沛,在“双循环”新格局、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必然具有重要位置。
李佐军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城市群、城市圈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在武汉都市圈发展中,武汉要充分发挥“一主引领”作用,做好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市场、制度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李佐军认为,武汉更要“强内功”实现跨越式发展,武汉一定要发挥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久久为功。他建议武汉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武汉有科技、教育、人才、信息,还有一些基础产业方面的优势,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文章,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制度创新,尤其是改革方面,李佐军认为武汉可以发挥更好作用。这方面过去武汉做了一些探索,但还不够。武汉应该有更高要求,在制度改革创新方面为全国贡献经验。
李佐军说,下一步武汉在发展开放型经济、创建开放型制度、建设开放型城市等方面,还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他还建议武汉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绿色发展、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探索出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的独特模式,提升大武汉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
紧抓国家机遇,武汉要加快打造“五个中心”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在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家对于武汉、长株潭都市圈的建设特别重视,明确要求“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武汉城市圈在基础设施、产业集群、配套条件等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好的要素支持,特别是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后重振成效显著,武汉要紧抓国家机遇,乘势腾飞。
贾康非常关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他认为这是武汉紧抓“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国家机遇的重要举措。他说,这是武汉领会中央有关部署和寄予的厚望,提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尤其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这么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究力量雄厚,人才队伍非常大,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完全能够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可以充分发挥武汉九州通衢的地理优势,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武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作用日益凸显,这一规划必将实现。
贾康说,武汉紧抓国家机遇乘势腾飞,客观上有产业集群完备度高、创新发展动力强劲等优势,主观上还需要在制度创新方面发力,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抓实,体现出来武汉有担当、敢作为、办实事的创新精神。
湖北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彭智敏:
国家重任在肩,要在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有所作为
湖北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彭智敏说,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这是国家交给武汉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面提高武汉战略定位和位势能级的宝贵机遇。对于武汉,城市的发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武汉借势也将步入一个加速上升期。
紧抓国家机遇,彭智敏建议武汉要强调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我们有很好的基础,我们也有很好的行动。”他说,按照确定的目标,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建设。
彭智敏特别提到,武汉要加快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在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有所作为,要率先在跨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提高市场一体化、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性。
彭智敏建议武汉以城际铁路,包括武汉市的地铁,包括光谷科技大走廊向外延伸,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做实、做好,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争取更多发展资源。
武汉要主动当好“试验田”、探索新路子,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武汉必将在推动区域共兴共荣、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合中,不断成长跨越,开创新局。
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主任张传友:
国家对武汉寄予厚望,武汉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主任张传友分析,国家之所以对武汉寄予厚望,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因素:天然的区位优势、突出的科教优势、彰显的产业优势,尤其是以“光芯屏端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另外,武汉在疫后重振中表现出强劲发展韧性,在一季度遭受重创情况下,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城市前十,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
张传友认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武汉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市场为主体,武汉正好可发挥“九省通衢”之优势,发挥在“双循环”中“新沿海”作用。
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家已逐步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还缺少强力支撑,这次“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正好弥补了这一环。
张传友建议武汉: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持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以“光芯屏端网”为导向,推动武汉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巩固“九省通衢”交通优势,以新基建为带动,打造“双循环”和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城市。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
加快“光芯屏端网”产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14日,刚投产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园(葛店园区三期)正在忙碌。由此,华工科技在新兴的智能化激光加工行业,实现了万瓦级高功率,排进了国内前三。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关注到国家点名武汉,要求武汉加快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他认为,武汉在打造“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力。
马新强说,“光芯屏端网”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属武汉的优势产业。以激光为例,仅光谷区域就聚集着300多家激光装备制造企业,产值占全国半壁江山,武汉在激光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等方面,形成了一批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武汉激光已成为全国激光产业发展的标杆。他认为,推动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光芯屏端网”产业大有可为。
马新强建议,武汉应紧抓国家机遇,加紧创建协同创新平台。挖掘产业间在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物流等方面的共性化需求,促进集群内知识、信息外溢,促进创新协同、资源集约,鼓励企业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的跨地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发展。
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
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扩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在武汉人福药品研发中心,研发人员正在对一款小儿退烧药做微生物检测及一致性评价。在武汉、宜昌等多地,人福都设有研发中心。
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说,生物医药产业是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其中,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中西部地区生物产业影响力最大、创新能力最强、产业体系门类最齐全、人才集聚效应最显著的产业集群。武汉还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高质量、高规模的人才培养和输出能力,为武汉持续扩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国家对武汉寄予厚望。李杰认为,要看武汉“领唱领舞”,还要看武汉都市圈“合唱共舞”。要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如人福医药除在宜昌布局外,还设立湖北葛店人福药业,开展生育调节药物和甾体类原料药研发制造。
李杰建议,针对原料药产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结构总体仍处于中低端等问题,武汉可鼓励企业率先开展原料药工艺路线优化,提升效率和绿色环保方面的创新探索。同时,加大自主研发创新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柯立 李佳 周劼 秦孟婷 统筹/马振华)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