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他给武汉提了五个建议

2021-04-03 00:43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 (本人供图) 

  长江网4月2日北京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近日审议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4月2日接受长江日报专访时说:中央强调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这意味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意味着“十四五”时期和未来30年,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尤其是武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将迎来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他呼吁对于中部地区充分放权,鼓励创新,赋予武汉等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和先行先试的责任。

  新发展格局中 

  中部地区要做好三篇大文章 

  “我们刚刚告别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前40年,面对未来30年,全球化进入下半场,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张燕生说,长江中游城市群,尤其是武汉等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国家在“双循环”时期寄予厚望的新增长极,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要能够勇于破局,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开放的生态体系,构建跨境创新网络,担当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履行国家责任,在未来30年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燕生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在于“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确立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也就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畅通依托国内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国内经济的大循环,在未来30年的新发展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具有不可替代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要意义。

  第二句话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就需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区域一体化,武汉怎样服务国家战略,担当国家使命性和国家责任,发挥未来30年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三句话是要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也就是说如何构建跨越“萨缪尔森陷阱”(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认为中国在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取得技术进步,则美国利益受损)的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打造和美国、日本、欧洲更高层次的互补性、共享性的合作架构。

  张燕生说,这“三句话”背后是三篇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大文章,武汉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正迎来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需要做好这三篇文章。

  充分松绑和放权 

  武汉等中部核心城市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 

  张燕生认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中首要的事情就是松绑,给武汉等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充分放权,在新形势下担当重任,赋予它们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

  他尤其强调创新: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赋予武汉等中部地区的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先行先试的责任。

   

  武汉光谷量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光刻间里,工作人员在黄光环境下安全生产。  (长江日报资料图) 

  张燕生注意到武汉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五个中心”,他认为打造这“五个中心”,大武汉未来可期。不能只靠政府推动,核心要素、第一资源就是人,要在留住人、吸引人、培育人上下功夫,形成汇聚天下英才的体制机制环境。

  他建议武汉——

  成为国家打造公共卫生管理和社会现代社会治理的先行示范区,大力发展以医药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以武汉为中心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

  成为国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区,通过开放改变武汉、改变湖北、改变长江中游城市群,改变中部地区在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间的定位和作用;

  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培育创新驱动的头部企业,把它变成一流的新动力源和创新的策源地,使武汉能成为中国和全球最有创新活力的城市;

  成为国家内外循环的先行试验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张燕生说,如果说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从深圳起步,3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从浦东再出发的,第三轮国家千年大计放在雄安新区,那么,在“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的30年,武汉应该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制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走在国家的最前沿,创造更多的“武汉模式”“武汉经验”。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汉、长株潭、大南昌三大都市圈要携手推动三地协同创新,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消除省域行政壁垒,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在现代产业和科创生态链上优势互补,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编辑:丁翾】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