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电电控上市路:坐11年“冷板凳”研发汽车“国产大脑”

2021-03-13 07:36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讯 菱电电控为什么能上市?怎样实现上市?3月12日,长江日报记者前往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的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菱电电控”),实地进行了了解。

  “冷板凳”一坐11年才初步实现盈亏平衡 

  在汽车行业,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被称为汽车动力的“大脑”,这个“大脑”控制着发动机的一举一动,决定着整车的油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动力性能和驾驶舒适性等。

  长期以来,由于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和产业化壁垒,市场份额一直被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等跨国厂商所垄断,“外国大脑”成为制约国产汽车工业自动化的“卡脖子”难题之一。

  “这是一项投入成本高、门槛高、周期长的产业。”菱电电控董事长、总经理王和平坦言,但“国内没有人做”这个现状却促使王和平投身这个行业。

  2005年,怀揣此前在数码行业赚得的第一桶金,王和平来到武汉临空港,开始踏足电控行业。由于本人是控制系统工程师,王和平对电控系统的控制模型始终坚持“自建自编”,掌握其底层源代码,保留了对电控系统升级换代的能力。2000年前后,国内先后有30多家企业涉足电控系统领域,最后黯然离场。菱电电控始终坚持至今,与王和平的坚持不无关系。

  据菱电电控技术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研发出更好的汽车“国产大脑”,在企业亏损的情况下,技术团队坚持每年辗转吐鲁番、漠河、海拉尔等地,应对酷热或极寒的挑战,昆仑山、唐古拉山等高海拔、严寒缺氧的环境也是“国产大脑”的试炼场。“有时候,为了节省车辆运输费和人员车票,技术人员们还会自己开着待试车辆,进行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转场。”

  默默地研发与测试,菱电电控研发的“国产大脑”于2008年首度迎来合作,开始为江南奥拓批量装配首款菱电国产电控系统,直到2016年才初步实现盈亏平衡,“冷板凳”一坐11年,王和平“烧”光了之前赚的第一桶金。

  弯道超车,站上世界赛道的同一条起跑线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国六标准的推行,菱电电控匹配的已公告国六排放标准车型的产品显著增多,在轻型商用车市场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菱电电控公司也成为国内仅有的获得汽油车国六车型公告的两家中国自主电控企业之一。

  “菱电的发展,得益于我们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与多年的厚积薄发,也满足了市场对于自主可控国产汽车‘大脑’的期待。”王和平说。

  国六标准的推行,对发动机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此时的菱电电控经过10多年的技术积累,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平台。他们还自主开发了汽车控制软件(包括底层和应用层)、发动机台架标定、整车标定、数据分析处理等软件,拥有专利技术40多项。

  同台竞技中,菱电电控终于异军突起。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在目前汽车排放标准正处于国五升国六阶段,随着武汉菱电电控匹配的已公告国六排放标准车型的产品显著增多,公司的业绩亦随之实现了快速增长。

  加上与北汽福田、华晨鑫源、东风汽车等知名汽车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六标准完全实施后,武汉菱电电控将有望成为这些车企国六排放标准下的电控系统供应商,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王和平介绍,菱电电控早已着手布局未来,进行汽车电动化、混动化的研发,在2016年,该企业就已经实现了电动车电控系统的产业化。迎接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时代的到来,菱电电控早已从起跑线出发。

  创业路上一路“绿灯” 

  “我们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创业勇气,也要感谢相关部门十年如一日的关注。”王和平说。

  从2005年创业之初,来到武汉临空港的菱电电控就遇到一路“绿灯”。最初,菱电电控面临缺少办公场所及生产厂房的难题,“区里主要领导了解我们的创业方向与思路后,就说了一句:‘你们来’,我们就这样来到了临空港、当时的东西湖。”

  不到8个月时间,40多亩的场地上,4栋建筑拔地而起,菱电电控就在武汉临空港的金银湖地区落户下来。

  随后,相关部门多次上门与菱电电控交流,了解其创业思路及面临的难题。并推荐其参与多个国家863科研计划项目、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管理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中的“摩托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开发”课题等。

  在2013年获得国家发改委项目产业振兴技术改造专项项目“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生产项目”中,武汉菱电电控获得750万元研究经费,其“涡轮增压与缸内直喷汽油机管理系统”更是于2016年被湖北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打破国际垄断市场。

  2020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一度停滞。王和平用“灭顶之灾”形容疫情带来的影响。“疫情袭来,北汽福田负压救护车、冷链运输车的需求量猛增,武汉菱电电控是北汽福田重要的配套企业。经过申请,东西湖区政府部门快速响应,并上门指导防疫防控工作,在满足条件后,公司得到了复工批准。”王和平说当年2月,武汉临空港了解到菱电电控面临的压力,主动上门帮助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与复工复产准备。20日,菱电电控正式复工复产,成为该区最早复工复产的企业之一,助力其产能恢复到预期。

  王和平介绍,菱电电控将在武汉临空港持续扩大产能,“将开拓两条新的生产线,为迎接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作准备”。(记者郭淞冰 沈雪莹 通讯员彭辉 晏君) 

  【编辑:贺方程】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