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致辞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致辞。
冯刚致辞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互联网发展潮流,紧密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实践,提出并形成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今年4月,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培养千千万万的中国好网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地,把广大师生培养成为中国好网民,是“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应该承担的责任所在,意义十分重大。
近年来,教育部坚持把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形成校园好网民培育选树的工作体系、载体和机制。
一、成立“一个联盟”,构筑网络育人体系。建设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包括5个专委会,目前成员单位已经有600余所高校,覆盖了绝大部分本科院校。近年来,依托校园网站联盟平台,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先后指导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全国高校名站名栏评选”“网络文明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师生积极参与。
二、实施“两项工程”,丰富网络育人载体。会同中央网信办深入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目前,“易班”网已和全国13个省市、213所高校实现共建共享。与“一个联盟”相呼应,形成“一体两翼”校园好网民网上互动传播格局。
三、推进“三项建设”,创新网络育人机制。一是在北京大学等32所高校培育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激发学生参与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完善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机制。二是分两批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22个高校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结合学校特色,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不断扩大网络文化育人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三是会同中央网信办建设全国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探索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认证机制,以激励评价机制改革为指挥棒,调动高校干部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的积极性,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滋养育人的独特作用,服务“四有”中国好网民建设。
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按照中央网信办部署和本次会议要求,把关注青少年作为重点,培育造就新一代“四有”中国好网民。一是积极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提升青少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实施“网络文明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百校千场网络文明巡讲”,举办“网络文明校园辩论邀请赛”“校园网络诚信宣传日”等活动;实施“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行动,举办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推动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进课堂;实施“网络法制教育进校园”行动,扩大互联网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覆盖面,拓展网络文明和法制宣传平台,增强青少年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和批判能力。二是着力加强网络人才培养,发挥校园好网民示范带头作用。结合教育“十三五”规划制订实施,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建设,创新网络安全教学实践,强化网络安全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网络安全人才。面向高校教师、学生两个群体,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个个都是传播者、处处都有好声音”的良好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三是尝试建立成果认定机制,激发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深化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依托高校建立全国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设优秀网络文章数据库,推动认证结果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工作中应用。四是认真做好网络舆论引导,推动全社会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建立完善动员组织、考核评价等制度,统筹协调教育系统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几支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校园好网民点赞转发活动,传播、弘扬网络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