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重启——写在离汉通道管控解除之际
这个长江、汉江的交汇点,长江中游的磅礴码头,这个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的中国中部最大城市,在关闭了两个半月之后,正在恢复生机。
重启的不仅是生活
4月8日之前的这一周,许多人从长江上听到了汽笛声。江水悠悠,大桥寂寂,两岸树木楼宇历历,长江和汉江雄浑地从三镇之间穿过,看起来没有什么不一样。但细心想一想,江上没有了那么多时时会驶过的轮船;清晨的第一抹阳光中没有了偶然从波涛中泛起泳帽的渡江人;遥遥望去,大桥上的汽车一天天多起来,但没有了往日穿梭来往、密集飞驰的繁忙。
江滩上开始有人跑步。人们偶尔会碰上了——交叉跑过,互换一下眼神。这江岸上的寻常,看起来也没什么不一样。但是不一样:岸上没有那些坐着、站着、走着,一簇簇、一群群、一个个看江的人;没有隔不多远就有的一队队跳舞的人;天上没有各式各样的风筝;没有不时出现的无人机,飞速移动或突然定住,静静从上面俯视。
4月8日之前的这一周,人们出门复工复产复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果真是江城最美时节。小区里有人走路、有人跑步,有以家庭为单位的三三两两。广场上、湖畔旁,有人赏花,有人在“报复式拍照”。偶尔碰上,或彼此有意避开,或隔上十几米距离。
4月8日之前的这一周,许多人坐上了公交车,坐上了地铁,听到了熟悉的嗡嗡声和轰轰声。有人听到上车时的那一声“嘀”,听到久违的报站声,落下泪来。坐车的、坐地铁的人,一天天多起来,看起来开始正常起来。但是车上没有人说话,你经历的车厢乘客们都是静默的。车椅永远有空座位,人们都相隔而坐。不时有人拿出手机拍照,似乎要留下这一刻的情景,没有人侧目而视。
城市在重启,城市生活开始醒来,平凡的一切珍贵无比。那些熟悉的场景,那些微小的细节,令人倍加珍惜。人们意识到一切并非是那么天经地义、唾手可得,理所当然就会拥有。可能,今天,每个人从没有这么清晰地意识到,他是在经历历史上的某一天。
两个半月没有上班,两个半月没有上学,两个半月没有挤公交赶地铁。放假曾是无比幸福的事,人生若有两个半月的长假该有多好!之前可能没有人会想到,有一天,他会渴望着上班、渴望着上学,觉得这才是一种幸福,真有点等不及了!
等不及的不仅仅是守在各家各户里的武汉人。3月13日,市防疫指挥部接到一封来自德国的邮件。克诺尔公司全球副总裁西蒙·萨巴求援:“我们的客户面临停产风险,武汉飞恩尽快复产至关重要。我们请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批准。”
原来,武汉飞恩,一家位于光谷的公司,全球汽车压力传感器的核心供应商——因疫情停工,传感器停供,德国和中国多家整车企业,就要停摆了。
事态紧急,次日,武汉飞恩复工。
虽然城门尚未打开,凭着健康“绿码”,4月8日之前的这两周,“点对点、一站式”,一辆辆专车正在全国各地奔忙,把一家家武汉企业的员工接回。一家家武汉企业复工,这些企业的复工又让全国、全球一家家企业顺利运转。
武汉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武汉。现在,熟悉生活的暂停键被按下后又弹起。76天的封闭让武汉体验到了无比强烈地与外界连通的需要,让武汉人蓄积了无与伦比地要拥抱世界的渴望。
抗击疫情时,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重启恢复中,武汉强有力的重启,同样关乎全国大局。她的一如既往的角色,她的一如既往的奋进,正在重新回到位置上。
关是一瞬间,开是一步步
重回到城市生活的武汉人,一方面倍感珍惜,一方面也深感这和他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武汉,还是不一样。
商场恢复了,不是想去就去。汉街、中山大道恢复了,不是人流如织。绝大部分市民还在通过小区“团菜”过活,除了上班,一般不出门。
从许多店铺还未开张的街市中,从仍显稀疏的车流、地铁中,从仍然寂静的一个个城市窗口中,从始终没有间断的网络中,仿佛能听到一声声的呼唤:那个熟悉的武汉回来吧!户部巷各地方言交汇的热闹,大街小巷过早的烟火气,每晚琴台音乐厅的世界级演出,东湖绿道人们骑着共享单车、跑着马拉松的身影……
过去熟悉的生活,现在看上去仍像是一个梦,需要一步步地去实现。
关是一瞬间,考验的是果敢的决断,是坚定的执行力;开是一步步,考验的是周密的部署,是精准的科学管理。
离汉通道管控解除了,但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餐不聚集”,小区的封控管理仍要继续。一边生产生活,一边防控疫情,这将是一种新的常态。
城门打开既有喜悦,也有忧虑。城门开启的此刻,有确诊病人在医院治疗,无症状感染者仍在出现。要防反弹,防输入,把干净的城市延续下去;要防输出,担负武汉对全国的责任。这要求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防疫管控更加精准有效。
所以,现在的重启是安全模式的重启,像电脑中毒修复后重开,先开启安全模式。
所以,在城门开启的此刻,武汉该动的动,该静的静,该开的开,该封的封。
公交车都设置了安全员。地铁线都设置了扫码,以便流调追踪。医院恢复,推行网上挂号、预约就诊,现场就医须先作健康排查。走进各大商圈、商场、购物中心,会看到排队距离提示线,会在入口、洗手间、扶梯、电梯闻到近段时间熟悉的消毒水气味。所有的公共场所,都需要体温检测进入,有避免人群聚集的限流制度。
工地生活也变了。工友要经过仪器测温,进入通道消杀,再进入施工现场。
工厂生产也变了。它们要先抓好疫情中的生产组织、制度和工作规范、个人习惯。
很显然,武汉复工复产复市乃至复学,整个现代都市生活的重启,将以差异化策略,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有步骤地进行,科学精准、落实落细、极具耐心。
那个大武汉会回来吗?何时才会回来?——会回来的,等你全部准备好了,城市全部干净保障可靠了,她就回来了。
重启按下的是升级键
大城重启是个宏大系统,重启首先需要达到科学高效,使管理做到周密精准。重启不仅是恢复原有,它还是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抗击疫情过程中,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被迫中悄悄变现。远程诊疗、线上教育、网上办公,在城市封闭期间获得了发展,武汉或将获得下一步的增长动力。
中国最有成长性的行业,排第一的是医疗健康,武汉在这方面本有优势。武汉保卫战中,医疗健康行业以“战时状态”反应,也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这次抗击疫情中,武汉面对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课题。
在很短时间内,要解决医疗资源挤兑,要建设方舱医院,要建立社区防控,要实现物资保障,小区十几个管理者要解决成千上万人的生活供给难题,这是怎么做到的?
在封闭之中,一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维持了两个半月的基本稳定,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志愿者作用和社区自治,社会系统应激调适和管理的经验,当可应用于未来的城市。
如今,世界正置身于一个面对非传统安全的处境,正在经历并且还将经历众多公共安全风险,这使打赢武汉保卫战不仅具有战疫意义,也具有城市建设意义。疫情防控的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也埋下了伏笔。
城市重启升级的最大意义,在于使整个城市治理体系升级。重启键要按成升级键,而不是恢复键。
经此一役,城市治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未如此醒目。武汉需要一场城市治理体系的变革。社会治理短板如何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如何完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如何探索?“全周期管理”如何树立?
这些都不只是武汉特有的问题,而是现代城市的共同课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具有率先求解诸多前沿课题的优势。
大城重启,不是回到原来的武汉了,而是要创造一个新武汉,一个立足在未来世界中更好的武汉。
城市重启也是人的重启
有一个外地人,在武汉生活了多年,一直不觉得自己是武汉人。但在城门关闭的那一刻,当他四处冲撞想找路回来,却回不来,他意识到——他是武汉人。
有许多武汉人,这几天在手机上看武汉的声色光影,在展望重启之后的生活,他们不仅在微笑,他们还在流泪。
十几天前,许多武汉人在手机上看到他们一生从没见过的武大樱花季。没有一个赏花者,花瓣铺了一地,在大雨中,无尽落花气势磅礴地在道路上奔流……人们的留言,显示那一刻许多人的心里感到了一种震动。
城市封闭中有过许多震动,发生了许多一生没有经历,也无法想象的事。很多人体会到,在与城市一起经历了这一次磨难后,他们对这个城市的爱更加深沉。
城市是个有机体,城市是由人组成的。城市在塑造着人,人也在塑造着城市。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人的品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品格。城市重启仿佛也是精神重启,在经历着人的重生。重生的武汉人,将创造未来的武汉,塑造未来的城市品格。
城门一关一开,武汉人的凝聚力更强。历史上从没有过这样的一种共情,让一千多万人在一个压缩的空间和时间中有这么多的共同经历。
城门一关一开,武汉人的公德意识更强。历史上从没有过这样的一个事件,让一城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至理: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你安好便是我安好。
城门一关一开,武汉人的纪律性更强。他们经历了一场奇特的考验,无须强制就遵守了必要的约束。
城门一关一开,武汉人的自治能力更强。有自发、有自觉、有组织,总之人们团结起来,守望相助、并肩作战、命运与共,共持一个小区,共建一个社区,共成一个社会。
城门一关一开,武汉人的忍耐力更强。城市气质有所沉稳,人民精神更加坚强。你能一个月不下楼,两个月不出门吗?武汉人能。
城门一关一开,武汉人更懂得珍惜。谁能忘记医院门口曾经长龙一样望不到头的队伍?谁能忘记心有不安却仍要幽默达观的日子?谁能忘记“为武汉拼过命”的一队队白衣战士?谁能忘记以命搏命,最后将生命献给了这个城市的一个个平凡英雄?
这是一个奇特的城市,没有一个城市有这样两条大河穿城而过的胸襟。这是一城英雄的人民,没有哪个地方的人会有这么多独特的历史体验。
109年前,她打响第一枪,推翻了两千年帝制。
82年前,她坚守180多天,将日寇拖入了战略相持。
22年前,她挡住百年难遇的洪水,铸就了九八抗洪精神。
现在,她在度过历史上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人想象到的一个超大城市的“封城”。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历史的经验都不露痕迹地镌刻在了人性的记忆中。2020年转眼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在经历一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后,武汉的春天如期而至。
城市在重启,耽误的时间要夺回来。武汉一天一个样,变化在徐徐展开,而武汉人在砥砺中,仍在奋力前行。
长江融媒出品 记者:李皖 制作:马梦娅 校对:杨梅
【编辑:刘益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