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工人发明家刘幼生:做新时代的知识型工人

2014-03-06 13:58 来源:
调整字体

荆楚网 记者姚启慧 通讯员陈健

  接受记者采访时,帮助我们这些外行去懂技术不是件容易事,但55岁的刘幼生始终微笑,缓言解说。
  与刘幼生的工友交流“第一感”,众口如一:“刘师傅,他特别耐烦。”
  走近刘幼生,惊奇这位武钢焦化公司的工人发明家早已不能与传统工人的概念画等号。 在任电工30余年里,每天承担繁重的焦炉电气设备维护任务,工余时间取得38项权威部门认可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小改小革不计其数,他3枚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利技术评估师”。
  ……
  如今的刘师傅,早已被人们誉为“工人发明家”、“新时代的知识型工人”。
  学习、发明、创造,让他收获成就感
  刚进厂时,刘幼生只有初一文化程度。
  1971年,19岁的刘幼生成为武钢焦化厂的一名电工。好强的他最怕听到这样的话:“回去回去,叫你师傅来!”于是,他拿起了书本,但他翻开《电工基础》,却连三角函数、开方都看不懂。
  不懂就学,就去钻研。
  坐公汽、乘轮渡,走到哪,刘幼生都喜欢随身带着书,找根栏杆一靠就开始看。慢慢地他能独立处理设备故障了,学徒期未满,他就在厂里举办的技术运动会上夺了个状元。
  1978年,厂里有几台大型空气压缩机的轴瓦因水管堵塞无水冷却经常被烧坏。每烧坏一次,要抢修两三天,更换昂贵的轴瓦,还要耽误生产时间。当时正在自学电路设计的刘幼生琢磨,能不能在电路上动动脑筋,安个报警器,一旦出现缺水情况就提前报警并切断电源。
  接到任务,刘幼生忙开了:查资料,搞设计,画电路图,制作线路板,焊接元器件。装置安上去一调试,却听见“砰”———电子器件因短路放炮了。他一下傻眼了,几天几夜吃不下睡不着,一个劲儿琢磨问题出在哪。他掏出才发的工资买回元器件重新试。几天后,问题找出来了,实验成功了。
  这次实验,他自掏腰包买元器件,花去了他月工资38.38元的一大半。
  但是,刘幼生收获的是巨大的成就感,从此他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一发不可收拾。1988年,被武钢破格聘为技师的刘幼生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他搞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劲头更足了:“我觉得党员就得带头干好本职工作,多出成绩多作贡献。”
  焦炉捞粉焦的大抓斗,以前靠人工操作。在厂领导的支持下,刘幼生决心发明一套在地面就能遥控操作的装置。
  真做起来困难不小。刘幼生在自家阳台上搞了个“实验室”,一下班就扎在里面。采用有线设计遥控,故障率高,用无线的方法,干扰又太大,怎么才能找到最优方案呢?实验陷入僵局。
  看刘幼生茶饭不思的样子,同学拉他去玩。刘幼生却被同学家当时时髦的录音机上六个发光的二极管吸引住了:“抓斗完成一项作业正好是六个动作,假设一个二极管代表一个动作,控制信号电压就可控制抓斗,只是,采取什么手段让后一个动作锁定前一个动作呢?”
  终于,《单线遥控技术》诞生了,被选送到第四届全国发明博览会参展。
  “熄焦车自动双音报警器”、“消火车身关门信号装置”、“电动旋转式无尘黑板”等一个个成果接踵而生,刘幼生捧回了一个个市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奖项,也获得了工人发明家的美誉。
  一个人带出一个团队
  独木不成林。
  刘幼生深知这一道理。他有4个技校毕业的徒弟,从师5年,自学出3个本科、1个大专,奉献8项革新成果,其中1项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已出师的胡敬春慨叹:刘师傅“逼”徒弟创新有“秘招”。炼焦设备故障,刘幼生鼓励小胡独立排障。“想不出办法,急得满头大汗,师傅也不代劳,只在身旁启发思想。”
  汗没有白流。焦化公司技术比武,胡敬春连续4届名列电工前三,28岁受聘工人技师,成为武钢技师队伍中最年轻一员。“和师傅当年一样。”
  除了继续手把手地带好徒弟外,刘幼生在班组发起成立“读书自学小组”,在车间开辟图书室,发动大家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读书小组慢慢发展为攻关组,不断涌现出“技术能手”、“技术状元”,在公司技术比武大会上崭露头角。
  头脑风暴法、组合发明法、焦点发明法……刘幼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创造学”。
  2000年,刘幼生积极建议,焦化公司又成立了“技师协会”。在协会组织的网络下,他们不定期开展各种技术交流活动和技术培训,每年布置一定量的技术攻关课题。
  刘幼生被大家推选为理事长。他建起“技师个人业绩档案”和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给大家传授“创造学”,介绍头脑风暴法、组合发明法、焦点发明法等各种新知识,把协会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技师协会”成立以来,发展会员80多名,共完成各类攻关课题38项,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从今年4月起,刘幼生的业余时间又多了项活动:到双休日发明学校授课。这个学校也是刘幼生发起筹办的。到目前,学校已开办6期讲座,武钢各厂矿的300多名工人技师和青工参加了学习。
  刘幼生还组织成立了“武钢发明爱好者沙龙”,把众多爱好发明的职工聚集到一起,互相启发思维,切磋技艺。他发起创办的“武钢工人科技园”,正在努力把武钢职工的技术成果、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他影响下,焦化公司的学习、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工人、高技能人才,成为全国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典范。
  创新发明体现在生活之中
  30多年来,刘幼生每天承担繁重的焦炉电气设备维护任务,工余时间取得38项权威部门认可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但小改小革不计其数,他仍有闲学油画、习裁剪、设计家具、钻研菜谱,发明时时体现在生活之中。
  墙上挂着临摹的雷诺阿名画《田园风光》,细看竟有“印象派”的印象。
  在刘幼生家里的客厅的墙上,挂着临摹的雷诺阿名画《田园风光》,细看竟有“印象派”的印象。这幅画是刘幼生的得意之作。
  刘幼生并没学过油画,记者问:“这幅画你怎么临摹出来的?”刘幼生嘿嘿一笑,道出了“秘招”:他先在挂历上画细格,再在画布上照着描细格,一格格地填色,一幅风景优美的名画就这样临摹成功了。
  后来,唯一的女徒弟方丽明出嫁,他的礼物便是一幅油画。
  刘幼生热爱家庭生活。年轻时,刘幼生已是一名“设计”型裁缝。恋爱期的刘幼生默默无闻,高攀当时在电车公司当干部的妻子彭年娣,就是靠着自己“研发”一袭裙装,捕获了对方的心。
  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刘幼生的脑子里。工作30多年,刘幼生的岗位变动过两次。一次是焦化公司集中成立电工班,让刘幼生去当班长,这也是他当得最大的“官”。一次是电工班后来又按炼焦炉分设,刘幼生从原来的一炼焦电工班转到二炼焦电工班,继续当他的电工。
  如今,刘幼生非常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每天穿行在武钢焦化公司的车间里,55岁的刘幼生还是一身电工“行头”,干起活来热火朝天;从领导到小徒弟,他最喜欢大伙亲切地叫他“刘师傅”。
  由于取得的一项项重大成果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前几年,公司奖励了刘幼生一套3室2厅的房子。搬新家时,刘幼生将搞发明的工具设备一件不落地全搬了过来,堆了一大屋子。最近,在新家的阳台上,他又搞了一个实验室。

责编:wxm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