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关注养老事业的“70后”
(武汉市人大网 彭劲 田亮亮)从前年的专题询问,到去年的人大议案,在市人大常委会不遗余力地推动下,养老事业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市人大代表易坤山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
尽管包括市委书记在内的很多人都对他这个“70后”如此关注养老问题表示过好奇,但在易坤山看来,养老事业并不等于老年人事业,“而恰恰相反,正因为我们养老事业还不够发达,所以它更应该是一个朝阳事业。”
人代会上两议“养老”
在连续出席了两年的人大会议后,易坤山的身上已经看不到起初刚当上人大代表时的那份拘谨了。而两年多的履职经历,为他这个人大代表中的“70后”平添了几许老成。
今年的人大会议分团审议,易坤山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发言。静待前面7位代表发言完毕后,易坤山接过了话筒,一字一句的念道:“我叫易坤山,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完善养老工作机制,加大养老工作措施方面的几点建议”。
此时,参加分团审议的市委书记阮成发才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关注养老话题的代表,竟然是一个看上去不到40岁的年轻人,不禁笑着打趣道:“你这么年轻都开始关注养老了,那让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啊?”
书记的玩笑话,让现场安静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易坤山则是笑着回答道:“虽然我也只是70后的年轻人,但前些时,我去武汉大学讲课的时候,连90后的学生都开始关注养老了呢。”
事实上,这并不是易坤山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及“养老”。在参加大会期间预算专题审议时,他就曾建议市本级财政预算编制应给予发展养老事业更多的支持和倾斜。
“我国目前主要推行9073养老计划,但不管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面临资金短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易坤山说,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力量投入不足,再一个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易坤山说,其实近两年武汉市政府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力度一直在逐步加大,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并不高,“而这些正是我此次所提交建议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税务师的样本调研
“……根据目前情况看,制约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事业的最大问题,主要是房源问题。养老行业属微利行业,根据我对建设养老机构和运行成本的估算,房租价格如果超过每平米20元/月就几乎没有利润了……”
这是易坤山在建议中对我市社会力量投入养老失业不足原因的一段分析。身为湖北财税学院客座教授,同时也是注册税务师的易坤山,总是习惯用数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是提建议也不例外。
在人大会议前的调研中,易坤山通过走访几家民营养老机构样本,运用自己的专长,对全市社会力量投入养老失业的情况进行了收集、对比、分析和统计,整理出了房源稀少、房租价格高、租期短、投入回报比低、缺乏医疗条件、优惠政策难落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滞后等七大症结,并一一写入建议中。
“比如优惠政策这一块,尽管中央、省、市等各级政府均有文件规定,养老机构用水、电、气按民用标准收取,但因涉及到供电局、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等多个部门,导致这些政策如同纸上的馅饼一样,看得到,却摸不着。”易坤山说。
此外,易坤山还认为,政府现有的财力只能够维持低收入家庭的养老保障,而对于中高收入家庭,政府则无力承担,应该从政策上大力鼓励有资本的社会力量来充实着这一群体的养老需求。
“尤其是在税收政策上。”易坤山说,目前我市税收政策只对非盈利性的公益机构有优惠政策,但社会机构投入是需要赚钱的,而养老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她的投入大、回报低,这也是导致社会机构参与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个农村孩子的心愿
抛开人大代表的职责先不说,易坤山之所以这么关注养老事业,实际上也是为了达成他放在内心深处的一个心愿。
“我是一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在我老家那里,许多农民老了以后根本没人养老,也养不起,而许多老人最后不得不选择投河自尽的方式来寻求解脱。”说的这里,这位年轻的代表面色凝重,他说,自己不遗余力地为养老事业鼓与呼,正是希望从制度根源上杜绝这类悲剧的上演。
“其实现在武汉市所建立的社区服务养老体系来说,出发点很好,但还不够完善。”易坤山接着说,就拿“一键通”来说,最早起源于杭州,目的是为独居老人的需求提供帮助。这个想法很好,按一下电话上的按键,就有人来上门服务,武汉市很多社区现在都在推行这个项目。但按键之后,由谁来服务?服务不到位又由谁来监管?这些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易坤山说,一套规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包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信息化系统等等。同时,还要完善考评机制,建立奖惩措施。
易坤山还认为,以目前国家财政体制以及财力情况下,很难像发达国家那样建立高标准的社保体系,不仅如此,在经济尚未完成现代化转轨的当下,许多企业承担的社保等成本已经不堪重负。
“现在,所有的新建小区都会留有教育配套用地、物业配套用地,但从未听说过哪个小区会留出一块养老用地,而这正是需要政府从规划层面上实施引导的地方。”易坤山建议,将社区养老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规划,并合理空间布局,避免集中在一个区域,新建居住区和老旧城区改造中要按比例配建设社区养老院用房。
“但无论是引入社会力量、还是科学制定规划,又或是完善服务体系,要解决全社会的养老问题,归根结底是要把养老事业真正当做一项产业来看待,而这,依然需要依靠我们政府的引导和监督。”易坤山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