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你知道吗? 家门口的渍水 是靠它们这样排走的…

2016-07-07 10:41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你知道吗?家门口的渍水 是靠它们这样排走的…

 

  截至7日上午10时,武汉还有25条渍水路段。小伙伴们是否好奇,昨天家门口的渍水是怎么消退的?武汉地势低洼,在接连遭遇暴雨的汛期,每一滴积水都要依靠泵站抽排入江。目前全市中心城区主要泵站有38座,总抽排能力达到了970立方米/秒,如果满负荷运转,每日可以抽排1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1个东湖的水量。

  抽排城市渍水的泵站是否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渍水能否尽快消退。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分别探访了抽排量最大的三个泵站:汤逊湖泵站、后湖泵站、常青泵站。

  汤逊湖泵站:

  前池水位即将漫入泵房通风窗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汤逊湖泵站管理处,副班长刘熙和另外两名同事正进入机房巡查。

  刘熙和同事走到每一台同步电动机前,先是摸摸机缸,查看是否烫手。“机缸里面装着润滑油,还有电圈,如果温度过高,会烧坏里面的设备”。发现机缸的温度正常,两人又摸了摸连接机缸的两根冷却水管,一根是进水管,另一根是出水管,主要起到冷却机缸的作用。之后,两人查看了机缸外的透平油,发现颜色正常,4个温度计数值也在正常范围内。

  巡查到最后一台机器,刘熙摸了摸冷却管,发现出水管有些发烫。“正常情况下,冷却管应该是凉的。”他们分析:“一定是冷却管中进杂质堵了,导致水流慢,在机缸的时间过长而发热。”随后,两人又走入泵房下层,拧开接口处,一番修理后,冷却管温度恢复正常。

  泵站员工郑伟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每半小时查一次泵房,24小时不停歇。昨日凌晨5时,值班人员发现,前池水位已爬上了泵站机房的墙壁,距离机房的通风窗台仅七八十厘米,一旦机组进水,将影响安全运行。洪山区水务局立即调派80名江堤防汛人员,在机房15个通气窗口筑起了挡水沙袋。

  截至昨日,汤逊湖泵站的15台机组已满负荷运行6天,预计未来多天仍将满负荷运行。

  常青泵站:

  保进水口不堵“垃圾山”旁日夜巡守

  昨日下午3时40分,记者赶到位于东西湖大堤机场河明渠的常青泵站。已一夜没合眼的51岁的泵站站长胡金山,手里正拿着对讲机安排巡视工作。“从昨晚9点到现在一直没法睡,到现在口脸都还没顾着洗”。

  始建于1984年的常青泵站为常青系统出府河泵站,主要负责整个硚口片区30.3平方公里及江汉片区24.67平方公里的城市渍水的排除。前晚11时,23台机组全部开启。

  记者同胡金山一起来到常青泵站前池,此地有一个泵站的重要保障区域“疏捞区”。

  “这里是泵站进水口,若这里堵了,从城区渗进机场河明渠和马池渠的水很难顺利抽取,造成渠水上涨,城区渍水迟迟难退。”胡金山说,这两天自己一直负责疏捞区,因人手紧缺,共4台疏捞机靠他一人24小时值守操作。

  还没靠近疏捞机操控房,一股刺鼻气味扑面袭来。只见死鱼、淤泥、树枝甚至废旧沙发等在仅5平方米的操控房门前堆成了2米高“垃圾山”。记者站在旁边不足10分钟,就有些受不了。而胡金山在此一站就得十几个小时,每半小时必须来回巡视一次,确保机器正常运转。

  胡金山说,当前池水位到16米时,泵站机组开始工作,控制水位在19.5米以下。前日晚间的特大暴雨,渠水水位暴涨,23台机组全力工作,至今确保水位一直处在18.5米左右。

  后湖泵站:

  泵站“心脏”差点因积水停摆

  昨日下午5时40分,记者来到位于汉口解放大堤北端里程碑约3公里处、黄孝河明渠末端的后湖泵站,它承担江汉、江岸片区51平方公里范围的渍水抽排工作。

  在三期泵站机房,记者见到了在此坚守一周没回家的罗俊杰,他正盯着电子监控屏幕,仔细查看各监控点是否出现异常,不时记下实时状况。

  站长罗学东介绍,由于后湖泵站地势十分低洼,与旁边的府河水位落差近10米,加上前晚特大暴雨,后湖泵站大院首次遭受内涝,雨水倒灌进院内,积水最深到大腿。泵站立即准备好沙袋,及时确保了整个泵站17台机组的正常运转。

  “昨天凌晨5点,我们还是没想到积水灌进泵站的核心部位‘变电站’了!”罗学东说,110千伏的变电站控制着整个泵站机组的运转,当时积水灌进变电站的电缆沟,有1.2米深,关键部位“高压开关柜”面临极其危急的情况,“若是淹了,整个泵站就一片漆黑,机组全部停转。”罗学东后怕地说:“巡视人员发现后当即调来流动泵车全力抽排,15分钟及时抽干了变电站内积水,确保了安全。”

  罗学东介绍,后湖一期泵站于1959年建成,由于抽排能力退化,1978年退出运行,目前正在为后湖四期泵站选址,计划明年建成完工,将新建12台机组,届时,后湖泵站将成为亚洲最大城排泵站。

责编:王玉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