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点赞湖北:用好长江大保护“辩证法”

2018-04-25 16:14 来源: 新华社
调整字体

恢复岸线的武汉市青山区武青堤江滩莺飞草长、绿意盎然。(新华社记者 熊琦 2017年7月11日摄)

  新华社讯 一批批高污染企业被关停整顿,一把把“黑保护伞”被强力清除,一片片珍贵岸线重焕生机……近年来,湖北省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着眼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加法与减法、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用好长江大保护“辩证法”,还母亲河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壮士断腕,坚决“亮剑”污染企业非法码头

  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沿岸曾布局了不少重化工企业。这些企业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成为困扰长江大保护的顽疾。

  化工是宜昌市首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然而,去年,这座工业大市发生了“大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都同比下降。

  数据回落的背后,是一场力破“化工围江”的自我革命。当地提出,要在明年底对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所有的化工企业装置“清零”,134家化工企业将“关、转、搬”。

非法码头整治清理后的武汉余家头岸线。(新华社记者 程敏2016年5月18日摄)

  去年宜昌市已关停25家。当年,全市化工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6年30.6%下降到19.8%。

  “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多,肯定有压力,但为了长江大保护,必须壮士断腕。”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

  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这是群众的共同期盼。为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湖北狠下决心,以霹雳手段向落后产能、污染企业“亮剑”,对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动刀”,关闭污染企业千余家,取缔长江干线非法码头367座。

  坚持新发展理念,湖北省将长江大保护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公开通报中央环保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全省221名责任人被问责,其中厅级干部26人、处级干部113人。

恢复岸线的武汉市青山区武青堤江滩莺飞草长、绿意盎然。(新华社记者 熊琦2017年7月11日摄)

  常抓长治,生态为先狠抓保护修复

  武汉市青山区武青堤江滩莺飞草长、绿意盎然,只见公园不见墙,家住附近的武钢退休职工鲁兴国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散步。而一年前,他还很少踏足。

  “原来这里杂草丛生,连绵几公里都是非法码头、破厂房等。”鲁兴国说,“去年6月江滩公园开园,亲水景观让人愉悦,人水和谐,每天有不少人来玩。”

  湖北沿江各地深化非法码头治理成果,狠抓生态复绿,严防死灰复燃,曾经满目疮痍的岸线重现生机,老百姓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全省已经腾退143公里岸线,复绿面积565万平方米。”湖北省港航管理局局长王阳红说。

  “加”“减”同行,标本兼治。湖北省着力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上持续用力,全面推进岸线修复、森林生态修复、江河湖库水质提升等行动。

长江湖北荆江段干堤颇具规模的防护林。(新华社记者 程敏2017年3月9日摄) 

  4月的荆楚大地,生机勃勃。监利县柘木乡八姓洲,直连长江的洲滩完成土地平整,一棵棵杨树整齐排列,在大堤旁扎下了根。

  据湖北省林业厅统计,2012年以来,湖北长江防护林建设共造林195.93万亩,绵延1061公里的长江湖北段,两岸郁郁葱葱,犹如一条“绿飘带”。

  位于荆州市的洪湖昔日围网密布、竹篙成林,如今18.7万亩围网全部拆除,相当于恢复洪湖四分之一的面积,通过增殖放流、种植水草、底播贝类,湖泊生态修复,再现“浪打浪”景象。

  据湖北省农业厅介绍,近年强力推进“退田还湖、退渔还湖、退垸还湖”,全省122.2万亩围栏围网和网箱养殖全面拆除。

  在宜昌市点军区长江南岸的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正在拆除的厂房前,工人在清理拆除物。 截至2018年3月底,湖北省宜昌市已经关停拆除24家化工企业生产装置。(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2018年3月30日摄)

  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谋永续发展

  走进宜昌市滕家河散货码头,只见长达200多米的防风抑尘墙将码头和居民区隔开,门口喷淋设备让运砂车“出门不带泥”,整个码头区几乎看不见裸露的砂石……这一新建的砂石集并中心只占了228米岸线,腾退的主城区970多米岸线不久后将变成滨江公园。

  铁腕护江、重拳整治的同时,湖北省大力探寻管根本、管长远的治本之策。

工人在武汉市武昌区拆卸一非法码头上的趸船。(新华社记者 程敏2016年5月18日摄)

  规划统领、法规保障,湖北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配套编制5个专项规划,出台多部地方性法规;省财政每年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100多亿元。

  将长江大保护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湖北省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及造纸项目;一方面谋划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和重大技改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达到21家,启动了9家省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在宜昌市点军区长江南岸的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正在拆除的厂房前,工人在清理拆除物。 截至2018年3月底,湖北省宜昌市已经关停拆除24家化工企业生产装置。(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2018年3月30日摄)

  完善长效机制,湖北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坚决纠正把GDP增长与环保相对立的倾向;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责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省4230条河流、755个湖泊都有了河(湖)长。

  “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常抓长治,久久为功。”湖北省委提出,湖北生态地位特殊,围绕水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长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依然任重道远,必须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持辩证思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站好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湖北岗哨,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永续发展环境。

  责编:宋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