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山里走出绿色经济之道
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各民族习俗相互影响,文化相互交融,发展互相促进。
全国网络媒体湖北行采访团相继参观了恩施州文化中心、恩施土家族博物馆,了解恩施29个民族经过千年沉淀积累而成的丰富民族文化;体验枫香坡侗族风情寨和土家女儿城,见识了聪明的恩施人将民族文化打造成特色旅游项目;探访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见证了在李克强总理的关怀部署下,龙凤镇蝶变为“一主两副三轴四板块九个中心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恩施的发展,得益于大山馈赠给它的宝贵财富,一组数据和一系列社会给予的美誉能充分展示恩施人的骄傲: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1%,素有“鄂西林海”的美誉;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每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350天以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之一”;拥有全球唯一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富硒生物圈,享有“世界硒都”的美誉;水电、风电资源丰富,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铁矿、煤矿、天然气等10种矿产储量在湖北省居第一位;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
恩施的发展也离不开勤劳智慧的29个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恩施是一座民族文化的宝库,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民族歌舞丰富多彩,《龙船调》是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土家族传统织锦西兰卡普是中国五大织锦之一,曾被评为“中华诗词之州”和“中国楹联文化第一州”。
然而真正让恩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却是那一条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和始终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文明”恩施样本的决心。恩施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向记者介绍,恩施州长期秉持和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继续把恩施建成华中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发挥“鄂西林海”作为全省生态一盘棋中“显示器、调节器和控制器”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恩施走出了一条“特色开发 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要致富,先修路。目前恩施州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铁路、高速公路、恩施机场改扩建相继建成,318国道、209国道横贯全境,全州已建成了较为发达的交通网。同时,还建成了以500千伏为枢纽、200千伏为骨干、100千伏为支撑的外联华中、内联全州的电网;建成了覆盖全州、联通世界的信息网,为海内外客商在恩施州投资兴业创造了条件。
在基础建设基本成型的基础上,恩施州开始了“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唱响“世界硒都”品牌,举办了中国硒产品首届交易博览会,现场签约81亿元;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从卖景点到卖文化、卖空气,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恩施模式,全州2013年接待游客26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5亿元;着力打造茶叶、现代烟草、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淘宝恩施馆,通过互联网将恩施的土特产销往全世界,2013年,六大绿色产业链创造价值340亿元,占经济总量的63%。
恩施州州长杨天然表示,长期以来,美丽富饶的恩施“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恩施已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胜地、休闲养生的天然氧吧、投资兴业的黄金平台。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