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软件新城助力万亿倍增 打造中部“中国软件名城”
武汉软件新城规划图
(长江日报)从来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武汉这样山川灵秀、湖泊星布、平野广阔、暮霭深沉。这里是古代云梦泽之地,是做梦的地方、遇到知音的地方。如今,这里勤劳的千万人民有一个世界级城市的梦想。
2014年,梦想有了新的出发点,万亿级的经济总量将第一次在这个城市出现。先中国而后世界,武汉由此谋划由一而二的“万亿倍增”计划。围绕一批新产业、新项目、新功能、新空间,武汉的经济总量和产业升级都将迎来新飞跃。
在众多圆梦支点中,严西湖畔、光谷之东,一个千亿级产业正在崛起:亿达与湖北省联投合作开发的武汉软件新城将以加快武汉软件产业升级为责任,以软件新城“产、城、人”融合为新的助推器,致力于打造中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新产业】
中国软件产业的武汉速度 新兴支柱产业的潜力股
提到中国光谷,除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以光谷软件园为主要聚集地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是另一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行业。据国家统计,武汉近年来的软件业产值增幅持续保持在30%左右,发展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另一组可以作为印证的数据来自于武汉市政府:全省2013年软件业务收入达709亿元,今年1-5月份软件业务收入达345亿元,同比增长33%。
尽管如此,这显然不是武汉软件产业应有的成绩,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级城市的目标之下,武汉的软件及信息产业还可以跑得更快,应该具有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产业规模。
曾经成功开发运营光谷软件园、现正大力建设武汉软件新城的国内知名软件园区开发运营商——亿达认为,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将成为国际产业资本和沿海资本“双转移”的桥头堡。作为工业重镇的武汉,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发展软件产业,是很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软件行业GDP转化率在35%~40%,当武汉软件业占全市GDP的1%,其发展增幅会高于GDP增速两倍以上,将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当GDP占比超过2%,一个支柱产业就诞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软件及信息产业是武汉新兴支柱产业当之无愧的“潜力股”。
软件产业蕴含的巨大经济能量,与武汉市策动的“万亿倍增”计划可谓相得益彰。按照武汉勾画的万亿倍增路线图,要把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产业升级作为首要任务,谋划一批新产业、新项目,努力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方阵,进入全国产业升级的引领方阵。
在武汉市的产业规划中,软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带动性、高层次就业和生态环保等显著特征,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武汉软件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特色领域优势明显,聚集了天喻信息、中地数码、烽火通信、达梦数据库等一大批实力较强的软件企业。
【新项目】
万亿倍增下的新项目 武汉软件之城的新实践
武汉市拥有较强的科教优势,目前武汉软件产业已初具规模和实力,且发展势头良好,具备了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以此为背景,亿达旗下的国内商务园区运营管理专家——亿达软件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前身DLSP大连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武汉软件新城,以助力武汉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目标,将成为我省软件产业新的核心增长区。
东湖高新管委会有关人士表示,武汉市和高新区一直都非常重视软件服务外包的发展,为把武汉打造成中国软件名城,进而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专门出台了除国家扶植软件信息产业优惠政策之外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助推武汉软件新城以及武汉软件产业的向前发展。
按照发展规划,武汉软件新城占地3.4平方公里,未来3~5年里将容纳近1000家企业,提供20万个软件人才就业岗位,带动80万个相关就业岗位,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又一个千亿产业集群即将诞生。
为此,武汉软件新城将突破光谷软件园以服务外包为主的单一产业类型,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截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软件研发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互联网、大数据与电子商务;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六大特色产业于一体的优势产业集群。最终将串起软件全产业链,推动“武汉服务”迅速向“武汉创造”提升,在更多、更宽阔的领域中实现武汉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撑起千亿产业发展平台。
【新功能】
“产、城、人”的新融合 城市功能的新尝试
一个好的规划,需要一个更好的实现路径,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武汉软件新城有关人士表示,新城建设运营过程中,非常注重“产、城、人”的融合,一种城市与产业无缝对接、和谐共享的功能新尝试即将实现。
据了解,武汉软件新城坐落于花山生态新城,按照规划,这里将是一座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国际一流生态城。
武汉软件新城分为研发办公、配套服务和生态保育三大功能区,集软件开发、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生活配套和相关公共服务产业于一体,将为入驻的国内外企业提供顶级配套服务环境和知识型人群专享的绿色生活空间,构建融自然、生态、人文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营造最具创新氛围的研发设计环境,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智型城市中心。
作为产业新城,这里不只是单一办公空间的集合体,而是为园区企业量身定制360°的全服务体系。从企业考察选址之初,即可受到整合城市市场资源、政府产业扶植资金政策及人文经济的招商咨询服务;企业可享受到工程、物业、企服等一条龙的无忧入驻服务;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武汉软件新城将为其提供公共服务、政务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运营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共同成长;新城的运营还将与时俱进,从更加切合客户需求的角度,为从事高端和新型业务的企业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例如,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成长,在丰富软件人生活的同时,让他们互通有无,获得更多的业务合作机会,武汉软件新城持续开展丰富的园区文化活动、行业对话论坛,服务于园区企业,提升创新效率和加强行业内协作。
武汉软件新城认为:这些还不够,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城,归根到底要让人在此和谐共生。新城不应该是个冷冰冰的工作园区,而是一个宜工作宜生活的新型城区:不仅有温馨舒适的工作空间,更是一个生态、国际化的生活空间。
除了吸引知名企业入驻外,武汉软件新城也在不断地完善配套。今年3月,隶属于康帕斯集团的怡乐食餐厅也在软件新城正式开业了,康帕斯集团是来自英国的世界500强公司,旗下怡乐食餐厅为外商独资经营的中国企业,专对企业和学校提供多元化的供餐服务,让园内企业及员工享受到高品质的餐饮服务。
在这里,涵盖了学校、医疗、文娱、运动、商业、交通、行政办公、居住的8大类配套设施,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使其成为海内外高端精英人才在武汉工作生活的聚集地。
【新空间】
“双谷战略”的示范区 世界级园区的新梦想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叙述中,“新梦想”讲述的是中国年轻人的世界梦。在武汉,武汉软件新城因这千千万万“世界梦”的投注而显得分外夺目。
武汉软件新城是美国硅谷、 中国光谷“双谷战略”的启动项目和核心示范区,也是花山生态新城的核心产业区。这里既是世界500强、IT巨擘的发展触角,更是新武汉人共同打造世界级园区,实现人生、事业双重新梦想的战略新空间。
在城市的地理空间上,武汉软件新城所处的花山是东湖高新区的新两极之一,以“花山河、花山站、花山港”这一河、一站、一港三大基础设施尤其引人注目。花山河由连通严西湖、严东湖的3.4公里长人工河道和占地2.6平方公里的滨水文化街区组成,打造集旅游、文化、商务、居住四大功能的滨河景观带。该区域距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新行政中心仅十分钟车程,届时将成为服务大光谷区域的高端商贸区域;武石城际铁路通车,距武汉软件新城5分钟车距的花山站,联通武汉城市圈,极大缩短了鄂州、黄石与武汉的距离,更是为周边企业提供了“双城”生活模式的有利条件;花山港是交通运输部与省政府共同规划的武汉港江南核心港区,拟建15个5000吨级(兼顾10000吨级)泊位、结合花山生态新城观光旅游的2个专用码头及港区内的物流保税园区。这一切,为武汉软件新城打造成为优秀、生态且低成本的软件产业园区提供了丰沛的地理资源和优质配套空间。
在企业的发展空间上,据介绍,仅今年以来,就已有 10余家企业入驻了武汉软件新城,大量涌入园区的IT青年为园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这里被认为是武汉最“美国”、最“硅谷”的建筑空间之一。目前,规划面积20万方的武汉软件新城一期已投入使用,世界500强IBM、飞利浦、世界第三大传媒集团法国阳狮等企业纷纷入驻。目前,武汉软件新城正在大力开展2期、3期的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为更多企业的入驻提供最好的“生长”环境。
既有巨无霸,更有“新梦想”,接踵而来的还有飞速成长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今年入驻武汉软件新城的上海钢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2年初创立了“找钢网”,成立以来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长,目前已成为中国遥遥领先的钢材现货B2B电子商务平台,并先后获得真格基金、险峰华兴基金、经纬中国、红杉资本、雄牛资本的投资,投资总额超过2亿人民币,2013年度销售额达到20亿元。同样为今年入驻园的还有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福迈斯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余家企业,涵盖软件研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
拥有如此优秀的地理空间,再加上园区灵活、丰富的企业服务及人才生活解决方案,武汉软件新城对湖北省内乃至长江经济带软件及信息产业链将产生巨大的“磁吸效应”、 “迁都效应”、“迁居效应”。
全球大牌、行业翘楚选址于斯,创业及创意型企业落户于此,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鲜活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了武汉的产业综合优势,同时也标志着武汉发起了软件产业迈向千亿产业规模的冲刺,武汉“万亿倍增”目标有望藉此快速、圆满、优质地完成,一个世界级软件产业新城将为武汉的世界级城市之梦抹上绚烂光彩。
责编:王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