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减霾 建生态宜居武汉

2014-09-26 16:05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梁子湖连片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折射出千万江城人的蓝天碧水梦 王永更摄

张公堤为宜居之城添色

  (长江日报)昨日,市环保局表示,据测算,若按目前我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治污减排力度,到2021年,全市排污总量将与经济总量同步倍增。如何在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保护蓝天碧水?如何实现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与人民幸福指数呈正比的希冀?

  答案只有一个: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为此,在围绕“万亿倍增”谋划新一轮发展时,市环保局将严控排污总量、提升产业质量、腾出环境容量,助推我市走低碳、环保、绿色发展之路,共建生态文明的美丽武汉。

  严控排污总量

  力争煤炭不超过总能源消费的50%

  今年1-8月,经过全市共同努力,我市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5%,但是,和上海、北京这两个GDP均已超过2万亿的城市相比,武汉产业结构明显偏重,导致单位GDP污染排放较高。

  2013年,我市单位GDP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均高于上述两市,分别是上海的1.47倍和1.10倍、北京的1.75倍和2.47倍。

  因此,在未来数年,我市将大力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以节能促减排、以减排促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引进石油、天燃气等清洁优质能源,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稳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推进煤炭清洁使用,工业企业禁止使用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以控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加强钢铁、石化、汽车等行业节能改造,大型企业和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煤炭消费在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至50%以下,形成以电力为重点,油、气、新能源及其他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质量

  “三驾马车”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要维持现有环境质量不再恶化,我市治污减排力度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5倍,但如果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化不大,控制排污总量、提升环境质量的潜力将非常有限。

  因此,我市将在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

  如出台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制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对能耗高、排放大、效益低的企业,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腾出更多的土地、能源和环境容量,支持、引导数字服务、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高效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信息、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十大产业,积极发展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

  由此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三驾马车”式现代产业体系,为减排提供更多空间。

  腾出环境容量

  工业项目“只出不进”营造宜居主城区

  为营造更优的环境,我市将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划,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全市将实施分区发展战略。主城区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工业项目“只出不进”,重点发展无污染、不扰民的服务业,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位于主城区的都市工业园,启动生态化改造,或搬迁,或升级,避免形成新的“城中工业区”。

  在“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等产业集聚区域,实施工业项目“入园进区”战略,新建项目统一入驻工业园区、统一供热供气、统一处理污染物,防止“四面开花”,避免“工业围城”。

  农村地区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强化农业生产和生态涵养功能,推进“山水林田湖”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

  此外,结合GDP“万亿倍增”计划和“1+6”城市布局,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高起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一批污水、垃圾、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全收集全处理”工程。

  【重点】

  2017年目标: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0%

  近年来我市雾霾天气呈现多发频发态势,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为消除市民的“心肺之患”,我市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查源头、控排污、调结构,从机动车尾气治理到城市扬尘控制,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空气质量应急预警处置,大气污染治理收到一定成效。昨日,市环保局表示,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与大气污染做斗争,将是一场艰辛的持久战。

  推史上最严防治计划

  源头把关护青山绿水

  我市成立由市长挂帅的改善空气质量领导小组,设立有6个市直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起“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工作机制。

  针对我市主要大气污染源污染实际情况,我市从去年9月起开始编制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2月我市率先在副省级城市中制定出台《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及《考核评价办法》,确定大气污染防治10个方面、37项任务、154条对策措施,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至60多个责任部门。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份计划明确要求,到2017年,我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0%,堪称我市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计划。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市对新建项目严把环评关,审批新建项目,强调节能减排总量置换、替代机制,新建项目属于高耗能行业的,在环评时,要求实行能耗减量置换,否则将不批或缓批;涉及水污染物排放的,实行新增排污量等量替代;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则实行新增排污量倍量替代。

  追踪灰霾成因

  为治霾提供技术支撑

  上月底,市环保局召开大气灰霾成因与来源研究项目中期检查汇报会,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王自发,负责“大气污染预警”子项目。他表示,武汉地处平原、山地的交叉带,北方冷空气南下、南方季风气候,都可对武汉形成影响。因此,武汉地区的大气敏感度较强,属“多愁善感”型。同时,武汉正处于大发展时期,脆弱的环境系统也易被打破。

  我市去年启动大气灰霾成因研究项目,王自发教授与来自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北京大学、武汉市环科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个单位的专家共同参与,通过排放污染源清单、源解析、污染特征、气象成因及系统政策5个方面22个项目,对我市大气灰霾成因与来源进行研究分析。

  据悉,今年底,这一课题有望初步拿出研究结果,工业排放、扬尘、机动车、油烟等多种污染源对我市PM10、PM2.5的贡献率到底有多少,将有一笔“明细账”。拿着这个清单,我市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打好阵地战、狙击战、歼灭战。

  【亮点】

  【亮点】

  今年底三环线内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2012年至今已整治755台燃煤锅炉

  今年1-8月,在扬尘、尾气等内源污染累积效应加剧,沙尘暴、秸秆焚烧等外源污染影响频繁的情况下,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49.4%。尽管比去年同期下降2.5%,但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污染强度都有明显降低,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25.0%。

  今年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实施元年,我市紧盯污染源头,将群众关心的“工业烟粉尘污染治理”列为治庸问责公开承诺整改的十个突出问题之一。

  武汉第二电线电缆公司原有4台功率为45千瓦的电锅炉,2013年未进行锅炉改燃时,排放氮硫化物共计4.27吨、二氧化硫5.22吨、烟粉尘0.63吨。在使用电锅炉之后,这些对大气存在严重污染的物质排放量为0。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持续努力,令我市烟粉尘污染治理收获阶段性成果。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及计划提前实施。今年上半年已提前完成阳逻电厂、青山热电、武钢、新洲北新建材厂、江夏顺乐不锈钢厂等10个减排工程建设,实现多个机组烟气脱硝、除尘设施的升级改造。湖北亚东脱硝设施改造、华夏玻璃烟气脱硫、武钢5#烧结机烟气脱硫等工程基本建成。

  此外,2012年至今,我市集中整治三环线内共755台燃煤锅炉,已拆除及改燃652台,剩余的103台将于年内完成整治。年底前,我市三环线内将基本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下半年,全市烟粉尘污染治理重点,将以多个城中村、小工业园区内的大量燃煤小锅炉为目标,情节严重的违法非法生产经营者将面临行政拘留。

  【声音】

  力挺绿色GDP

  近年来,我们的城市雾霾频现。市环保局局长丁雨说,作为一名武汉人,我深感忧虑;作为一名环保人,我倍感压力。

  由于长期快速发展导致的污染累积效应,我市环境容量,特别是大气环境不容乐观。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均超过大气环境容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已接近环境安全限值,一旦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或外源污染输入,极易造成严重污染天气。

  但是,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加快发展仍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而曾经支撑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红利”,今后将不复存在。

  丁雨强调,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中,我们必须明白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而“做”与“不做”的区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增长的“GDP”到底是黑色还是绿色?

  必须明确的是,只有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互利共赢,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同步改善,这样的GDP才真正有价值、受欢迎。因此,我们要坚决淘汰“黑色”产业,限制“灰色”产业,培育“绿色”产业,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敢于对高污染项目“说不”,新建项目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境效益。

  目前已制定出台《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及考核办法》,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3个方面,提出20项考核评价指标。愿这根“指挥棒”能继续增加“绿色”考评指标的数量和权重,并实行问责和奖惩。我相信,沿着这样的路径走下去,常见蓝天碧水将不再是件奢侈的事。

  【期盼】

  @ypc深谷幽兰:日前,在武汉石化高浓度污水处理场检修后开工期间,污水净化处理专家克劳德·艾礼士应邀作指导交流。克劳德是西门子能源公司亚洲区总经理,也是武汉石化引进的西门子污水处理技术的设计发明人之一。克劳德说,他相信中国在环境保护也可以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贪吃的张嘻嘻:期待着我们武汉的蓝天的日子越来越多!河流、湖泊的水质变得更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一起努力吧。

  @风铃之艺萌2013:今天武汉天气很好,晴天哦,晒得暖洋洋的,真舒服啊,如果再配点蓝天白云就更完美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还我们一个清新的世界。

  @诗凯岁月:武汉最近空气质量让人担忧心不爽。武汉政府要下大气力整治。困扰我们的汽车尾气是一个大问题,还有废气、灰尘、动物粪便等污染了环境。多么向往蓝天白云,清洁新鲜的空气。

  @三杈九顶:确实看到稀有的蓝天了,我们武汉真心需要蓝天啊,我实在不习惯出门戴口罩!

  @超级玛丽:昨天武汉一个蓝天把我兴奋半天,今天又开始雾蒙蒙。我们需要一个宜居环境。

  本版撰文:谷萍 王勇

责编:王玉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