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应该有8个1500万人的城市

2014-09-26 15:33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陈玉宇

    (长江日报 记者张隽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曾任职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司,研究领域主要在经济发展和生产率、人力资本和增长、地区发展和城市化等。

  未来10到15年,全球六成GDP将继续由全球城市600贡献,中国将有100个城市进入这600个城市。欧美发达国家已充分城市化,中国要形成阶梯型城市结构,应该形成8个1500万人口的城市,中大型城市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一批世界知名咨询管理机构最近都在为未来10到15年的世界城市排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玉宇也在做这样的排名研究,希望从指标上发现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活力。

  90后去哪儿,城市活力就在哪儿

  麦肯锡发布的“全球城市600”预测,未来10到15年,中国将有100个城市上榜,全球六成GDP将由这600个城市贡献。武汉以其丰富的水资源、120万大学生、超过千万的常住人口等优势继续进入全球城市600。

  陈玉宇说,财政、税收、教育、医疗、城市基础建设,都是为了形成灵活劳动力市场,人口是基础,这也是其他机构榜单将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城市活力重要指标之一的原因。

  “过去30年,城市主政者赶着工业化,对吸引人口兴趣不大,但到目前,高素质人才能造成城市的持久繁荣这一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官员接受。”

  “1990年出生的年轻人有2500万人,1991年出生2400万人,这些人去哪,未来的活力就在哪儿。”

  陈玉宇观察到,目前深圳40%的人口是初中学历,每年吸引到的大学生不足4万人,相比于800万毕业生,“深圳只分到了很小一块蛋糕,人才的缺失,很可能致其丧失成为伟大城市的机会”。

  但是,深圳以及国内不少城市已注意到人才之于城市活力的重要性,已经在就业、住房、户籍方面予以支持。

  中国城市没有形成阶梯型结构

  世界依靠600个大城市,中国需要发展100个大城市。

  陈玉宇的研究认为,中国城市以上百的数量“团购”世界前600城市,不仅因为自身发展空间大,也是因为发达国家已充分城市化,目前八成以上经济活动发生在城市,而中国这一水平较低。

  陈玉宇说,中国当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的规模没有阶梯型结构,100万-1200万的城市数量太少,人口100万以下的又太多,“中大型城市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陈玉宇认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一个基本结构是10%的人口应该住在超大城市,中国应该有8个1500万人口的城市。“城市人口增多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人类会以高度集聚的形态完成经济发展”。

  规模以上中大型城市,不仅是行政区划要求,更是经济上的城市地区,从建成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等角度衡量,“因为制造业、服务业倾向于地理空间上的集中”。

  政府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基于全球城市600研究而形成的《都市:城市与消费阶层的增长》报告,麦肯锡在其第五章节“发达及发展地区决策机构差异”提出,“高效的城市管理者拥有政治魄力,领导城市为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做出清晰的愿景、规划及标准,武汉即是一例”。

  陈玉宇认为,政府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帮助提升活力的政策和制度,是政府的努力方向。

  他同时提醒,一个城市真正活力来自产业、企业、工作岗位,而不只是街道、广场、高楼,前瞻性建设当然需要。

  “但当城市的吸引力足够大时,企业会提出要求,城市建设最终会与城市经济水平相匹配。”陈玉宇说。

责编:王玉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