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成发发出“万亿倍增”动员令

2014-09-28 15:26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昨日,阮成发在全市经济总量“万亿倍增”谋划推进会上作重要讲话  记者周超 摄

  (长江日报 记者 李晓萌)“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为城市加快发展、加速复兴而努力的愿望强烈。”

  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成发在全市经济总量“万亿倍增”谋划推进会上,总结两天来现场考察和会议研讨的所看所议,倍感振奋: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来之不易。这是武汉前进和发展的最宝贵财富、最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机遇,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投身武汉新一轮发展大潮,努力把机遇变成发展的先机、发展的优势,不负这个时代,不负这座城市。

  【现实信心】

  谋划“万亿倍增”不是空中楼阁

  “我们有理由坚信,武汉今年一定能够实现经济总量万亿目标;谋划推进经济总量从一万亿到两万亿倍增,不是好高骛远,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武汉现实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务实之举。”

  盘点武汉“家底”,阮成发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倍增信心”。

  他说,近年来,我们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地抓产业、抓城建,抓投资、抓项目,无论产业发展还是城市面貌、城市功能等,都有了实质性提升。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相继投产和投入使用,成为支撑武汉新一轮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后劲。

  站在新起点上,武汉正蓄势待发:

  产业发展厚积薄发,正在或即将进入新一轮“收获期”。我市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环保、钢铁及深加工等6个千亿产业。近三年工业投资持续保持30%以上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或即将释放产能,将有力推动工业实现新一轮增长。

  城市功能日益提升,大武汉正在蝶变新生。今后几年,随着天河机场T3航站楼、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中央文化区、国博中心等大项目的全面建成,武汉城市品质、城市功能还将迎来新一轮大提升。

  空间布局日趋优化,特大中心城市空间格局初步形成。确立了“三镇三城”、“1+6”空间格局,构建了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产业板块,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正在形成,支撑武汉未来发展。

  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为城市加快发展、加速复兴而努力的愿望强烈。考察中,我们从一个一个产业项目、城建项目中,看到了城市的未来、城市的希望,更感受到一种为了城市发展不畏困难、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和奋斗精神,让人十分振奋和感动;研讨中,大家直面现实、直面问题,深刻分析了武汉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和任务,统一了认识、厘清了思路,一致认为发展不够依然是武汉的最大实际,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也曾因发展的暂时‘掉队’,自怨自艾,甚至自我贬损、斗志消沉。近年来,我们在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激励引领下,一点一点地找回了城市自信,激发了城市活力。”

  【以史为鉴】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回顾武汉百年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国家的发展大局不会取决于一个城市的兴衰,相反,一个城市想在国家发展格局中有一席之地,取决于自身的发展和实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取决于这个城市建设者的眼界和作为。”

  美国经济史学家兰德斯在《国富国穷》一书中写道:历史憎恶跳跃,大的变化和经济革命都不是突然来临的,他们必定是经过了周全和长期的准备。

  阮成发引用这段论述,系统回顾了武汉近代以来的百年发展历程——

  清末张之洞督鄂时期:张之洞在汉兴实业、办学堂、修铁路,发展对外贸易,推动武汉由传统商贸重镇向近代工商业中心转型。大武汉由此发端。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武汉不负历史重托,奠定了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闻名全国的大学之城和科教基地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至本世纪初:武汉作为内陆城市,进入艰难的调整期,但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克难攻坚、不懈求索,努力凝聚新的发展力量,汽车产业成为全市最大支柱产业,“武汉·中国光谷”享誉国内外,规划建设了长江二桥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

  近几年来:我们提炼形成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谋划了“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经过全市上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武汉发展步入新的上升通道。有海外媒体评价,武汉正在成为中国内陆城市发展的样本。

  勇立潮头,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武汉这座城市的基因;战略远见、宏大视野、历史担当是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基本素养;无论面对何种国际国内环境,无论时势如何纷争,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做事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兴实业、搞建设、办科教,始终是城市安身立命的基础。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新常态,同时,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新常态正在建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要不要加快发展,要不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要不要持续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等,存在一些不同声音。我们要以史为鉴,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着对城市、对历史、对子孙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阮成发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培育新产业、引进新项目、拓展新空间、提升新功能,实现经济总量“万亿倍增”,以优异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武汉力量。

  ——坚持工业主攻方向。武汉处于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跨越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牢牢抓住工业这个牛鼻子不松手,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做大做强现有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力争到2019年达到3万亿。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展服务业,把依托工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城市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升级的主要手段。

  ——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建成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一批管用、亲民、现代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一批交通便捷、疏密适当、功能齐全、宜居时尚的城市新空间,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价值,彰显城市个性魅力。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更加重视发展科技教育,集聚一批科教、产业、管理领军人才,形成一批引领发展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走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直面问题】

  搬走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转型爬坡期的武汉,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逐一解决,就会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们要把问题的解决、矛盾的化解,作为推动‘万亿倍增’实现的主要手段。”

  经济转型发展方面

  【挑战】产业升级乏力、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等

  【解方】转型发展是唯一出路

  破解上述难题,唯一出路是转型发展。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尽快由投资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挑战】大城市病

  【问题一】交通拥堵

  【解方】适时启动实施小汽车需求管理

  加大地铁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主城外围加快进出城快速路网建设,在主城内加快微循环系统建设,完善路网体系,适时启动实施小汽车需求管理。

  【问题二】“摊大饼”、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解方】绝不能只见房子,不见道路、管网、学校、医院

  树立长远眼光,总体规划好城市的空间布局,统筹配套设施建设,绝不能只见房子,不见道路、管网、学校、医院等。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注重旧城有机更新,不断提升旧城功能,同时传承好城市文化根脉。积极谨慎地推进新城建设,坚持百年标准、一次规划到位。

  【问题三】生态环境恶化

  【解方】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

  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保护好江河、湖泊、山体、湿地等生态资源,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绝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

  民生社会事业方面

  【挑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社保体系不完善等

  【解方】顶层设计力避制度性安排碎片化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谋划实施“万亿倍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建设幸福武汉。

  城市国际化方面

  【挑战】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功能不强、环境不优等

  【解方】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与贸易分工体系

  大力推进以东湖高新区为主体的自贸区建设先行先试,全面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申办国际会议、国际体育赛事,精心营造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条件和环境,不断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

  【瞻望未来】

  勇敢快速走向互联网时代

  “在推进‘万亿倍增’的未来7年,正好是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相吻合的一个时期。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我们要把科技发展放在最核心的位置,见微知著,超前谋划,抢占制高点,推动武汉实现新一轮发展。”

  阮成发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还很难准确预测和全面把握。就目前来看,以互联网为核心和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走在最前列,且在未来几年的影响最大。

  ——变革交流传播方式。互联网对人们的沟通形式产生了革命性变革,人们因互联网实现充分、即时的彼此连接、相互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的多样化。

  ——创造全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模式。互联网将改变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重新组合、重新解构几乎所有生产生活要素,我们所熟悉的很多经济规律和价值创造规则被冲击、被改变。

  ——重构社会结构。互联网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的特性,让每一个普通人越过几百年塑造的专业屏障、权威评价和路径依赖,获得充分的释放,并创造新的组织方式和组织形态,这让矗立千年金字塔式的传统社会组织呈现扁平、多元和碎片化的趋势。

  ——重塑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互联网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连接城市的每一个支端末节,改变着城市的运行方式,改变着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组织方式。

  “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这是我们谋划‘万亿倍增’时,必须认真思考并予以回答的重大命题。”阮成发号召全市上下,以足够的敏锐性和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勇立时代潮头,迅速行动起来,强化互联网意识,运用互联网思维,躬下身子学习互联网、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勇敢快速走向互联网时代,重新审视、研究谋划和推进我们的各项工作,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走在互联网时代前列。

  勇敢快速走向互联网时代,要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取得突破。

  经济领域

  加快推进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业企业要积极学习互联网思维,加快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关键环节的重构,积极培育新业态,加快向网络化企业迈进。

  高度重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服务业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服务业上线,可能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拒绝上线,就只能是落后被动挨打甚至被淘汰的命运。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本身也是一个有巨大市场需求的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要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社会领域

  加强对新型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网络是一种技术,更是技术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面对网络社会组织纷繁芜杂的现状,要切实加强研究分析,坚持分类管理和引导,促进新型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发展社会事业。抓住互联网对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体育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文化领域

  研究如何运用互联网传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平台,持续、深入、生动地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和武汉城市形象。

  深入研究各种快餐文化、流行文化等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

  传统媒体要加强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把传统媒体长期积累起来的内容优势、传播公信力优势,与新媒体的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多元交互等技术优势充分结合起来,赢得用户、赢得市场,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政府领域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要加强大数据的开发运用,加大对公众、企业和社会的开放共享,为市民提供稳定的数据服务和安全、健康的信息服务。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采取“政府+企业”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面向未来的宽带和无线通讯网络、物联网、车联网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实施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电网、智慧公交等示范项目,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网络安全长效化水平。

责编:王玉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