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良智阐述“万亿倍增” 实现经济民生城市功能全倍增

2014-09-28 15:34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昨日,唐良智在全市经济总量“万亿倍增”谋划推进会上作主题报告  记者周超 摄

  (长江日报 记者 蔡木子)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武汉提出“万亿倍增”有何新内涵?已迎来发展“黄金期”的武汉,如何夯实外在支撑,“跑得快”又“跑得漂亮”?如何强健内在支撑,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性倍增?

  昨日,市长唐良智在主题报告中进行了全面阐述。未来的6-7年里,我市将强化产业实力、城市承载力、内在动力、治理能力四大支撑,在“新常态”下推进新发展,实现经济实力、社会民生、城市功能全倍增。

  【新内涵】

  “万亿倍增是一个形象的提法,不是单一的GDP数字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标志,意味着经济实力、城市功能、社会民生的全面跨越提升。”

  实现“两个翻番”、“三个率先”、“七个走在前列”,是倍增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综合经济实力走在全国城市前列。用6-7年时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4年翻一番,突破2万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民生幸福走在全国城市前列。202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建成“祖国立交桥”和“地铁城市”, 交通通达能力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建成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对外开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率先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人居环境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率先构建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万亿倍增”实现之时,武汉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人。”不同于“唯GDP论”,“万亿倍增”的内涵,把发展中的“人”字写得更大。

  “万亿倍增”就是要打造武汉经济升级版,有5个基本内涵: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共赢发展。

  【新常态】

  武汉“新常态”具有八重个性

  处理好六个关系化解“成长的烦恼”

  “新常态,新发展。我们要科学认识新常态,辩证看待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加快推进万亿倍增,促进武汉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武汉来说,也进入了“新常态”。

  唐良智认为,武汉的“新常态”,既有全国“新常态”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体现为多个方面出现新的“常态”:经济总量和质量同步提升;高于全国及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中高速增长;两业并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保持合理的投资强度与扩大消费需求并重;繁荣在主城、实力在新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红利、改革红利、开放红利;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与转型期新旧矛盾交织的挑战并存。

  “新常态带来新挑战,但对于武汉来说,更是带来新机遇、新发展。”唐良智认为,要在新常态下实现“万亿倍增”、化解“成长的烦恼”,重点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既要“跑得快”,又要“跑得漂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让“城”因“市”而美,让“市”依“城”而兴;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开“看不见的手”,用好“看得见的手”;处理好自力更生与扩大开放的关系,既练好“内功”,又善借“东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大格局】

  在国家战略格局中谋划

  “万亿倍增”主动融入四大战略

  “对一座城市而言,发展的快慢,不仅取决于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还取决于城市发展与国家战略的耦合程度。”

  唐良智强调,武汉“万亿倍增”要放在国家战略大格局中来谋划。

  在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谋划推进“万亿倍增”,发挥武汉科教基地的创新资源优势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

  在及时对接融入国家即将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谋划推进“万亿倍增”,发挥武汉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在融入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中谋划推进“万亿倍增”,充分发挥武汉商贸重镇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打造内陆市场集散中心和内需市场前沿阵地,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在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谋划推进“万亿倍增”,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特别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机遇,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和功能,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成为长江经济带“巨龙”腾飞的强健龙腰。 【强支撑】

  硬支撑、新引擎、承载力

  13个城区和开发区挺进“千亿大区”

  “推进城市空间战略转型,不仅是地理单元意义上的转型,更是经济单元意义上的转型。发展城市经济,区级经济是基础,区大则市强。”

  推进“万亿倍增”,做大做强工业是“硬支撑”,提升服务业规模层次是“新引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强化承载力支撑。

  充分发挥工业促增长强实力的核心作用,用6-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过3万亿元。重点形成“四大格局”:四大工业板块“龙蟠虎踞”,形成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万亿级特色产业基地;优势产业“中流砥柱”,形成八千亿级产业;千亿企业“顶天立地”,培育一批“武汉牌”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产业能级“脱胎换骨”,实现存量优化、增量优质,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4.0”转型。

  服务业方面,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推进服务业规模升级、业态升级,重点推进“三个一批”:建设一批立足中部、服务全国的特色服务业中心,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业聚集区,培育聚集一批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总部机构。

  在城市空间载体方面,未来6-7年内,推进城市格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坚定不移地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三镇三城、新城区“独立成市”的“1+6”城市格局。中心城区与新城区发展并重,实现实力在新城区、繁荣在中心城区。

  “我市要实现万亿倍增,区级经济必须率先倍增。”唐良智强调,到2021年,我市要形成11个GDP千亿城区、2个GDP两千亿开发区。

  【强动力】

  依靠改革创新开放“三红利”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三个力”

  “我们要摈弃‘内陆做不了开放前沿’的传统观念”。

  “面临新任务,进入新常态,必须依靠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用好改革、创新、开放三红利,形成推进万亿倍增的强大动力。”唐良智强调。

  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充分释放制度新红利。重点是从市场主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到“放开、管好”;改革要真刀真枪,确保改革实施方案、实施行动、督促检查、改革成果、宣传引导等“五个抓到位”。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城市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转化通道;要选好突破口,下好“先手棋”,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优势。

  武汉要从内陆城市走向开放前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率先建立内陆开放新模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中部开放门户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大开放重点是要推进“五个大”:实现产业“大融入”,推进经济国际化;拓展国际“大通道”,推进交通国际化;构筑交流“大平台”,推进交往国际化;实施口岸“大通关”,推进功能国际化;营造开放“大环境”,深化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推进环境国际化。

  “我们要加快构建制度先进、充满活力、运行高效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万亿倍增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唐良智提出重点要在“三个力”上下功夫:

  提升执行力,实现“万亿倍增”,执行力先要“倍增”;激发创新力,推动多方参与,系统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让所有发展的动力竞相迸发;增强凝聚力,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市民在共建共享中凝心聚力、共同发力。

责编:王玉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