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攻坚 撑开城市生长“骨架”

2014-09-26 16:02 我要评论
调整字体

  

建设中的武汉中心 李学党摄

建设中的鹦鹉洲长江大桥,预计年底通车,成为城市新景 陈卓摄

  (长江日报)2012年,我市启动城建攻坚5年计划。两年多来,伴随城建攻坚的务实、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每天不一样的变化。2016年,“城建攻坚”将迎来丰收之年,承载发展的“骨架”更加坚实。

  “三环十三射”打通城市动脉

  “以前坐飞机,提前两三个小时还怕误机。” 在武昌念书的李磊今年读大二,大一时曾因路上堵车而误机回山西老家。可自从姑嫂树快速路通车,他的担心成为多余。从香港路出发走姑嫂树路,再上机场二通道、机场高速,全程不过15分钟。

  姑嫂树路作为我市“三环十三射”中间的一条放射线路,已于今年上半年通车。

  按照“十二五”规划,我市将建13条快速放射线路,包括常青路、姑嫂树路、金桥大道、江北快速路、中北路延长线、雄楚大街、珞狮南路等。

  12条快速放射线路的作用是连接二环和三环,方便市民尽快出行。

  预计到2016年,主城区快速路里程超过270公里。二环以内车行时间平均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主城至新城区车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主城外围至城市圈城市车行时间不超过120分钟。

  市城建委负责人介绍,在路网建设方面,我市城建攻坚5年计划的目标是实现交通通达能力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还原碧水蓝天宜人宜居

  夕阳西下,东湖畔,游人或谈笑风生或静默赏景。

  今年5月,“龙王嘴”东湖南湖日减9万吨入湖污水;6月,东湖的洪山区财政局、舟桥旅两大排口如期截污成功,东湖每日再减2000吨污水直接入湖。

  东湖日益洁净,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市城建委负责人称,城建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给市民带来切实福祉。

  城建攻坚5年计划,与交通通达同等重要的,就是人居环境的改善。目标到2016年,主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以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Ⅲ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0%以上;基本解决严重渍水问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与此同时,整座城市也将变得绿意盎然。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人均公园绿地10平方米。

  在昔日的汉口边界张公堤处,一条环城绿带将在明年载绿亮相。这个名为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的绿带,东起长江、西至汉江,沿线布局十片绿地,形成“一线串珠”。沿途田野、滩涂、湿地、林地、湖泊水体等郊野风光无限,今后漫步堤上,可以想象是何等的惬意。

  1+6城市空间格局全新呈现

  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董宏猷谈到,小时候住在长堤街,铁路(京广线)就是城市的边界,不敢相信铁路外还会有新城。可如今,连张公堤也不算远了。

  城市生长的脚步在加速。居住在这里的人惊奇地发现,这座城市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节奏和速度前行。

  “城建攻坚”5年计划,目标有六大提升。至2016年,武汉“1+6”城市空间布局将因城市建设迎来全新模样。“1+6”,即1个中心城区和6个新城。在这里,6个新城区定位为“独立成市”,即每个新城区要各自规划建设一座中等规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不仅具备居住功能,还要有与之匹配的就业机会。

  比如蔡甸,谋划构建中法生态示范城的同时,还要依托后官湖,兴建武汉近郊最大的生态“绿肺”。今后,这里不仅是后工业时代城市“人居生活”的样板,还将是人才聚集的高地。

  伴随路网建设、新城功能建设的推进,全新空间布局正渐次打开。这一撑开的城市“骨架”,将有能力承载更大的发展可能性。

  【重点】

  2014:主城收获“速度”

  14个重大工程的竣工,让今年的城市建设有别于过去两年。收获,成为“2014城建攻坚“关键词。

  二环画圆 30分钟畅达

  经常坐出租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宁愿绕路上环线,也比在主城中间穿来穿去走小路来得快。环线,破解主城拥堵的利器,不仅具有疏缓环线内交通拥堵的功能,还能实现片区、街区之间的牵手。

  今年7月,作为二环线汉阳段的一部分,龙阳大道改造工程主线高架桥首联钢箱梁开始吊装,意味着二环线上部结构施工进入冲刺阶段。

  年底,二环线汉阳段、鹦鹉洲长江大桥、二环线武昌段同步贯通,全长48公里的二环线围合。

  待建成通车,市民从武昌到汉阳只需6分钟,从竹叶山立交至江汉二桥10分钟,从目前的二环线到二环以内任意区域实现30分钟畅达。

  三环升级变景观绿色廊道

  作为我市首条全线通车的快速环线,三环线由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和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围合而成,全长约91公里。因环绕整个武汉中心城区,往来车辆频繁,道路破损现象时有发生。

  去年,三环线西段、北段启动扩容,东南段(文化大道-老武黄公路)也于今年进入升级改造阶段。按照规划,三环升级同时还将全面提升景观建设,打造成一条串联六大生态公园以及27个城市公园等组成的主城绿色景观廊道。

  今年7月,三环线升级改造工程北武汉大道段率先通车,沿线通行路况得到极大改善,也有效缓解了三环线右转至市民之家的交通拥堵。预计年底,北段升级完成。

  三环线西段也将于年底完成改造。三环西段改造南起白沙洲大桥,北至长丰桥,全长14.6公里,新建高架桥9.6公里,改造部分5公里。建成后,现状道路改城市道路,沌口汉阳无障碍牵手,从长丰桥驾车开往白沙洲大桥,也只需12分钟左右。

  【亮点】

  施工有了“紧箍咒”

  我市发布《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指导手册》

  “城市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昨日,市城建委负责人称,为了杜绝施工给环境造成污染,今年5月我市发布最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指导手册》,意味着施工有了“紧箍咒”。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指导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明确工程建设中常见突出的安全生产要求。其中对“施工扬尘污染的控制”标准因高于国家标准,成为一大亮点。

  “粉尘污染治理问题”是我市今年限期整改十大突出问题之一。为优化城市空气,市城建委承诺加强在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及房屋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的管理,重点是中心城区、主干道周边直接影响城市面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工程,有效控制施工扬尘污染。

  事实上,早在2006年,市城建委就已开始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8年来,标准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新版标准化指导手册。

  对比旧版,新版加大了对文明施工的要求。包括:施工区域非作业区裸露泥土须采取简易植物绿化或防尘网进行覆盖;施工进出道口须及时硬化处理,并配备保洁人员清理;施工现场须设立连续围挡,定期清洗;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房屋拆除、土方回填、转运及其他容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等。

  除此之外,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因施工引发的噪音污染、光污染、水土污染等,《手册》也逐一明确:除抢修、抢险外,禁止夜间(22时至次日6时)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和其他需要安静的地区进行有噪音污染的施工作业。确需连续作业的,需向环保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通告附近居民;严禁将生活污水、施工用水、泥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等。

  【声音】

  建设精品工程

  提升城市品质

  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武汉是一个“补课者”。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武汉都有深思熟虑。

  2012年,我市提出“城建攻坚”五年(2012-2016年)行动计划,这是城市大建设的集结号,也是当前我们建设者的行动纲领。

  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战略目标,按照城建攻坚五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努力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大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大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功能大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大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大提升、工程设计和建筑品质大提升“六大提升”,基本建成中部第一、国内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不断增强交通枢纽功能,统筹和加强水、电、气、信息等城市管网的建设管理,形成地上、地下的路网、地铁网和城市管网三大基础设施网络。

  市城建委主任彭浩表示,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因此要按照“世界眼光、百年工程”的要求,充分发挥武汉的工程设计和建造的优势,精心设计,精细化施工,努力建设城市精品。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并且使两者实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市民:市政工程

  应兼具功能与美感

  家住汉阳的谈兆勤工作地点在武昌,长江大桥是他上班的必经之路,一直以来,他靠倒车上下班,单程就需耗时近2个小时。“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后直通二环,不要1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谈兆勤认为,鹦鹉洲长江大桥可以减轻长江大桥的压力,改善武昌和汉阳地区居民过江难的问题。

  鹦鹉洲长江大桥,世界首座主缆连续的三塔四跨悬索桥,也是我市江面上为数不多的悬索桥之一。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在建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成为不少游客江滩游的背景。画面中,国际橘色的主梁跃然江上,主缆拉出的漂亮弧线极富韵律,“龟蛇锁大江”的主城景观尽收眼底。

  “这个桥很有特点,和之前江面上的大桥不同”,专家介绍,武汉桥型最多的是斜拉桥,但为了顾及城市景观,鹦鹉洲长江大桥放弃使用近200米的主塔,放弃了斜拉桥的方案。

  今年7月,鹦鹉洲大桥引桥桥面刷黑工程完成,预计年底通车。不少市民翘首以盼,也希望武汉能够兴建更多如鹦鹉洲长江大桥一样,兼顾功能和美观的市政工程。

责编:王玉涛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