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突发专题 > 先模人物代表杨小玲 > 最新消息

武汉第一聋校教师杨小玲:无声世界里的幸福使者

2013-04-08 11:33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中国教育报)

 

  杨小玲(右三)和邰丽华等学生的合影。(资料图片)

  她是聋哑学生共同的“杨妈妈”,她知道每一个孩子的生日;她用20年的青春和爱浇灌孩子们脆弱的心灵;她用优美的舞姿带领孩子们走向梦想的舞台,让聋哑孩子都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见到杨小玲时,你很难相信眼前这个优雅淡定的女子有着20年的教龄。这20年,聋哑学校记得,孩子们更记得。

  杨小玲是武汉市第一聋校艺术教育(舞蹈)教师、默默奉献关爱的幸福使者。

  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武汉市第二届十大魅力教师、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德艺双馨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聊起手语、聊起学生、聊起舞蹈,杨小玲有说不完的话,在这些话语中她所流露的全是幸福和满足。

  她的学生听不到声音、不会说话,但是她却与学生使用灵动的手语,用肢体语言,用心灵去交流。

  “残疾孩子需要我的爱”

  20年前初夏的一个下午,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

  整个舞蹈跳下来,谈不上姿态,也谈不上美感,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但他们眼睛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让杨小玲动容,她的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这个从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舞蹈尖子没有想到,自己对舞蹈的热情会播撒在聋哑孩子身上,一切只因那窗前的惊心一瞥。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让18岁的杨小玲开始跟聋哑孩子结下不解之缘。

  1990年,杨小玲从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那时毕业生包分配,再加上杨小玲的体育特长曾给母校实现过零的突破。学校要保送她上大学,然后留校,被她谢绝了。

  找工作的时候,学校领导跟她讲,“武汉市的小学、幼儿园,随便你挑!”但是,到杨小玲填毕业分配志愿表时,她只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校。

  “是他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杨小玲说,在她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很优秀的。

  在聋校,杨小玲一边突击手语,一边教学生跳舞。为了尽快进入正常教学,杨小玲要求自己每天自学50个手语。3个月后,她就基本上能用手语流利地上课了。

  然而,困难比她想象的要大,音乐再悠扬,学生们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她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所有的节拍和口令,她只能用手势传达。杨小玲站在这群孩子中间,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

  一曲简单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她以为只用一节课就可以教完,最终她用了5节课。舞是跳下来了,可动作根本不能细看,一个踢腿就高的高、低的低,“那段时间真累!有时都不想干了”。是一件小事让杨小玲坚定了干下去的信心。

  有一天深夜,她发现一间学生寝室隐隐透出灯光。她悄悄走到跟前,从门缝往里看,原来是几个孩子正聚在一起练习那个踢腿动作。4个小姑娘同时把腿抬起,在半空中一动不动。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最后,所有的腿都痛苦地抖动起来,但姑娘们互相扶持着,咬着牙,不让它们掉下来。杨小玲转过脸,这无声的一幕让她不忍再看,也坚定了她要教这些残疾孩子舞蹈的决心。

  杨小玲说:“孩子们听不见音乐,我就带着他们用心灵去感受。”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