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让她活着出院!辽宁医疗队“生死线”上抢救武汉女医生
长江网2月11日讯 “她在拼尽全力呼吸,我们像所有医生面对所有患者时的第一个念头那样,想让她活着出院。” 2月10日,记者连线获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汪海源和他的同事们,在前一日凌晨4点,与死神博弈,克服万难从“生死线”上抢救了一名年轻的武汉女医生。
与“疫”情抗争,我们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作为重症医学组的副组长,汪海源的任务是每天对病房内的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医疗工作,与医院协调重症患者的会诊、收治以及重症医疗组的排班。
在重症组进驻之初,首先面对的是医院ICU设计不能满足众多感染患者的救治需要,感染控制也困难重重。汪海源率领重症医学组火速同医院领导及ICU主任完成对接,2天内完成了对ICU病区的专项改造,为救治更多危重病人创造条件。
12张床,12台呼吸机,全部用来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汪海源和重症医疗组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时刻在床边救治患者,尤其是遇到好多患者呼吸机支持没有作用时,就要对其进行俯卧位通气,这时候需要医护一起努力将镇静或昏迷的患者翻身,被感染的风险更大。
“我们接诊了一位武汉医院的消化科女医生,刚刚30岁,孩子才2岁,被患者传染上了新冠肺炎。隔离治疗了两周,病情恶化,出现呼吸衰竭,在分院区转至主院区急诊的时候心跳骤停。”凌晨4时许,汪海源和重症组的同事们一起赶到医院对这名医生进行抢救。此时,普通呼吸机治疗已经无效,紧急行俯卧位通气效果仍然不理想,医院尽力联系武汉市各大医院进行ECMO治疗。天亮以后,汪海源与病房其他同事联合武大中南医院团队成功对她进行了ECMO治疗,病情得到极大缓解。
“我们是同行,看到她躺在病床上昏迷且无助,我的心里默默在流泪。但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和使命!”汪海源说。
从艰难到充满希望,我们义无反顾,责无旁贷
“不知不觉来武汉已经两个星期了。从刚开始的紧张忙乱、忐忑不安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中间经历了很多艰辛。我们克服医疗防护物资缺乏等困难,正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紧张有序地治疗患者,帮助武汉人民战胜疫情,渡过难关!”这是汪海源在日记里写的一段话。
从北方到湿冷地南方,汪海源和同事们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刚来武汉,下雨天又潮又冷,但需要尽量开窗通风,当消毒剂喷到手上的时候就一个字‘冷’!”
患者收治增加,氧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医院的中心供氧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就在这时候,后勤部门为病房准备了很多氧气瓶,危急的时候,汪海源经常看见瘦弱的护士推着笨重的氧气瓶在狭窄的过道里艰难移动,“真不知道她们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量!”
为了省件防护服,很多医护人员中午不休息,不吃饭,甚至有人还穿了纸尿裤。“ 只有在这里,治好了一位位患者,才会有更多家庭团圆,而远在辽宁的我的家人,才有可能在出门的时候摘下口罩。我们正在努力从艰难走向充满希望的春天。 ”汪海源充满信心地说。(长江网记者章鸽 帅正新闻、沈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尚志文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时海波)
【编辑:张靖 郭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