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专家对新冠疫情中的现象作出人文反思:要“消除歧视”“避免在恐慌中做决定”

2020-02-13 21:02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2月13日讯(记者毛茵)要“消除歧视”“避免在恐慌中做决定”“关爱和扶助弱者”“科技与人文并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学人文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委员会副总干事王德2月13日针对当前现状作出新冠疫情下的人文反思。

  王德在13日告诉记者,对于没有接受过特别训练的人而言,临事慌乱在所难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慌乱中做出的决定往往不是最明智和合理的,如果还有一定的时间思考,最好选择更加理智的方案。比如,一听说双黄连可能有效,无论有病没病,都要抢上几盒;明明超市里物资充足,不管家里缺不缺,不抢(购)不快;用外科口罩作日常防护足矣,非要想方设法搞到N95才安心……如此种种,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还是希望多些理智的决定。

  王德说,非常时期,更需要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消除歧视。目前的歧视,既有外地人对湖北人的歧视,也包括一些本地人对患者的歧视。歧视是对社会问题的不恰当归因。在这次疫情中,武汉不仅是发病的重灾区,也是遭受歧视和污名化的重灾区。任何群体中的个体,在见识和觉悟上都有高下之分,有不顾疫情、不服从管理的武汉人,但是有更多主动退票、主动上报、主动隔离、主动配合的武汉人。对武汉人整体加以排斥和污名化显然是无理可依的。类似的疫情发生在任何其他地区,也难保不出现种种类似的反应。

  面对疫情,对潜在的传染者应当听从专业人员的建议,根据轻重缓急予以妥善安排,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种种歧视性的言行虽然往往以“自我防范”为借口而显得理直气壮,殊不知,这些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言行干扰了正常的防疫举措,使潜在的传染者难以甄别和排查,反而对防范是极为不利的。

  患者是疫情中最显著的弱势群体,疫情对社会秩序和经济也有严重影响,并因此出现继发的弱势群体。比如,由于交通管制而无法取道回家、在异乡漂泊的人,因父母被隔离而无人照顾的未成年人,因疫情而收入锐减、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人……他们分散于社会各处,相对于病患,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但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倾听多方的理性声音,也要关注各方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真正有益的扶助。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捕杀野生动物这一话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只要人类不停止捕杀野生动物,类似的疫情还会再次发生,即使不在武汉,也会在其他某个地方暴发。

  作为一名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家,王德呼吁,大难面前有大爱,如果我们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请不要吝惜爱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伸出援手——每一份付出的善意,都会增加一份抗疫的力量;每一份加入的支持,都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健!

  【编辑:刘明 刘益谦】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