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太太的那一​鞠躬,他会铭记一辈子

2020-03-06 01:56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3月5日讯(见习记者汤光磊)“我们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份份精准的肺部CT报告,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依据。”3月5日,在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河北援鄂第九批医疗队领队李磊这样说道。 

  在河北援鄂医疗队里,第九批较为特殊,除了领队,其余30人都是从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等市各大医院抽调的影像学技师。这支被称为“侦察兵”部队的小队,2月22日由河北出发来汉,分三组在武昌方舱医院、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和黄陂方舱医院开展影像学检测工作。

  患者渴望好结果的眼神让我很感触

  

  穿着铅衣的周蓉  河北医疗队供图

  “工作中容易饿,忙完肩膀疼。”河北援鄂第九批医疗队队员周蓉这样描述在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工作情况。工作时,除了防护服,还要穿上30斤重的铅衣,戴上铅围脖,一忙起来就是连续几个小时。

  这样的体力消耗对于一位女性来说,并不轻松。周蓉告诉记者,每次进舱前她都会吃很多,但是工作不一会就饿了,30斤的重量全部坠在肩膀上,加上层层防护下的不透气,太难受,“脱下防护装备出舱那一刻会感觉无比轻松。” 

  一起战斗的队友共有15人,其中仅有三位女性。“男队员对我们很照顾,但我们也会拼了命做好自己的工作。”周蓉说,既然来了武汉,就应该为抗击疫情付出最大的努力。

  周蓉大多数时间都在CT室里,“但是每次患者来做CT,那种渴望一个好的结果的眼神总是让我很感触,这督促着我们把每一个片子拍好拍准,提供最精准的肺部影像信息给医生。”

  八旬老太太出院前鞠躬致敬,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CT室里的李哲 河北医疗队供图

  对于河北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影像学技师李哲来说,在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工作的十几天里,有一幕令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位83岁的老太太在做完CT后向他鞠了一躬。

  那天下着小雨,李哲像往常一样,在CT室门口核对患者信息,一个个做检测,可是有位患者迟迟没有进来。李哲出去看,发现一位老人慢慢从休息区往CT室走,他赶紧上去扶着,将老人送到检测室的床上安顿好。

  “当时并没有多想。”李哲说,做完检测他扶着老人走回休息区,便开始叫下一位患者。当李哲再次出来时,这位老人还等在休息区里,隔着中间一个广场和淅淅沥沥的小雨,向他鞠了一躬,“我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后来,李哲才知道,这位老人是因为恢复情况良好,去做出院前的CT复查,目前已出院。

  风雨中引导患者做检测,队伍不断缩短挺有成就感

  刘晓亮在紧张工作  河北医疗队供图

  “进入武昌方舱医院以来,我们理顺了检测的路程,大大加快了检测速度。”3月5日下午,刚从方舱出来的河北援鄂第九批医疗队队员刘晓亮告诉记者。

  按照标准流程,患者在做CT时要有吸气、憋气、抬胳膊等动作,还有不戴金属物品等注意事项。2月24日,刘晓亮和队友进驻武昌方舱医院,为加快检测速度,CT人员三人一组,一人负责信息登记,一人负责介绍注意事项,引领病人进行检查,一人负责操作。

  介绍人员需要站在检查室门口,关注检查室上一个患者检查进度,及时通知下一位患者进行检测,要是遇到下雨,门口没有遮挡物,讲解工作只能在雨中进行。

  2月28日当天风雨交加,上午10点半,刘晓亮和队友接到了一批患者的CT检测任务。“当时几十位患者在方舱门口的临时遮雨棚里排起了长队,”刘晓亮回忆说,当时忙得浑身是汗,但是风把打湿的防护服吹得贴在胳膊上,又冷得人哆嗦。

  刘晓亮和其他两位组员轮流承担介绍讲解工作,从上午10点半直到下午2点。虽然体感很冷,但是看着做CT的长队不断缩短,检测工作有序高效,“心里挺有成就感的”。

  几天前,刘晓亮作为河北医护人员代表之一,参加了一场40多位患者出院的仪式,“收到了患者的感谢与鼓励,这就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编辑:向洁 戴容】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