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讲述武汉城市梦想——迈向长江时代

2017-10-17 12:28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民族伟大复兴指引武汉城市梦想

  长江网10月17日讯(长江日报评论员 刘林德)建设“长江文明之心”,打造历史之城;优化长江主轴,打造当代之城;建设长江新城,打造未来之城;争做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确保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面向“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武汉这座坐落于长江中游、长久得到长江润泽的城市,发出迈向长江时代的最强音,为之确立了一幅激励人心的蓝图,谋划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创新举措。

  这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指引下的武汉城市梦想,这是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的必须作为。

  数千年来,长江滚滚,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中华大地的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辉煌灿烂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并称中华文明两大源泉,对世界文明影响甚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高谋远,以对中华民族历史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国家民族未来长远利益的考虑,部署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明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强调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重大战略承载,人类探索生态文明新命运的中国行动。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长江穿城东去,奠定了武汉的城市空间格局,哺育着世代武汉人民,浇灌出这座历史大城的文化文明。长江母亲河,就是这座城市生命力的保障,活力的象征。江城武汉,垂誉千年,世间大城,能拥有一条大江之名的,少之又少。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武汉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修复长江生态,传承长江文明,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迈向长江时代,建设伟大城市,武汉正在勇挑重担,砥砺奋进。

  迈向长江时代,我们要确保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把长江大保护作为生命线工程,建设安澜长江、清洁长江、绿色长江、美丽长江、文明长江,武汉展开五大行动,决心要使长江武汉段成为世界大河治理最新成就的集中展示地。

  迈向长江时代,我们要确保新发展理念落地践行。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使之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典范之城;推进“大湖+”试点,使武汉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推进“大学+”试点,探索“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新经验。武汉牢牢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出一项项重大举措。迈向长江时代,我们正在让长江符号成为武汉的空间特色。长江新城,唯一以长江命名的未来新城;长江主轴,正在引领武汉大都市由“组团结构”向“中轴结构”发展;长江文明之心,规划覆盖两江四岸20余平方公里,延伸城市文脉,传承长江文明。

  迈向长江时代,我们树立起建设伟大城市的梦想。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打造世界级中轴文明景观带,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使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成为世界亮点城市。只有一座耀世而立的伟大城市,才能担负起长江之名。

  民族伟大复兴,激励中华儿女,迈向长江时代,武汉将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为伟大梦想奉献一座大城的担当。

  历史之城传承文脉,长江文明之心彰显魅力

长江、汉江交汇的南岸嘴,为“长江文明之心”的原点 记者任勇 摄

  (记者欧阳春艳) “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在大河之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代表迈克尔·特纳曾在“2016大河论坛”上提出,“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就是武汉最重要的身份”。

  武汉自建城以来,与长江共生共长,近代以来,武汉依长江拉开城市现代化建设序幕。弘扬长江文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今日武汉正展开畅想:

  以长江、汉江交汇的南岸嘴为原点,以长江武汉段为蓝轴、龟蛇绵延山系为绿轴,以3公里为半径,以龟山、蛇山、琴台、武昌古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汉阳归元片区、月湖片区等为主体,覆盖两江四岸20余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长江文明之心”,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

黄鹤楼,极目楚天舒 记者胡九思 摄

  武汉带有鲜明长江印记

  学界公认,在长江流域有三大现代文明超级重镇,上游是重庆,下游是上海,而长江中游就是武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长江流域人杰地灵,思想荟萃,润泽流长,几千年来从未缺席与世界文明发展的交流与对话。

  武汉是孕育长江文明的摇篮之一。长江滋养了武汉历史文化,成就“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美名,塑造了武汉城市性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近千年商品、人口、信息的流动,武汉以九省通衢之天时地利,将南北周边文化及外来文化融于城市怀抱。从编钟、漆器、汉绣到“万里茶道”申遗;从“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高山流水,到汉口竹枝词、“汉腔汉味”文学艺术,长江融入武汉历史文化血脉,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武汉又依长江拉开城市骨架,发展近现代事业,商贸发达,人文交流活跃,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城市,持续作出文明贡献。

  今天,长江经济带是三大国家战略之一,是推动协调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在长江流域,武汉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脊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武汉也被赋予了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国家定位,这些带有鲜明长江印记的城市标志,充分彰显了武汉深厚的长江文明底蕴。

  建设“历史之城”,打造“长江文明之心”,源自武汉之于长江文明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承续城市历史文脉、张扬文化特色“基因”,有利于更好地承担国家使命。

保留“汉味”的基础上,进行了业态升级的中山大道,已成为武汉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陈卓 摄

  “长江文明之心” ,集武汉历史人文精华之大成

  500年前汉水改道形成汉口,“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武汉城市格局底定;500年后的今天,长江文明要重光,武汉这座城市需要一次新的朝向长江聚焦。

  打造“长江文明之心”,将原点放在长江、汉江交汇的南岸嘴,慧眼独具。

  南岸嘴是长江汉水交汇形成的半岛,面积180亩。著名作家徐迟曾将它比作“纽约的曼哈顿”。站在郁郁葱葱的南岸嘴,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气象,可以尽览。

  在南岸嘴的3公里半径内,有龟山、蛇山、琴台、汉阳归元片区、月湖片区,还有武昌古城,更有汉口历史风貌街区,它们在时间上跨越千年,标示城市发展脉络和文化厚积,空间上覆盖了两江四岸20余平方公里的区域,堪称集武汉这座“历史之城”的精华之大成。

  “这是抓住了武汉优势特色,找到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着力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石楠认为,长期以来,长江文明的重要性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武汉主动扛起弘扬大旗,延伸城市文脉,打造“长江文明”,正是找准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内生驱动力。由此以往,必定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多、走得更远。

  构筑最深沉持久的城市自信

  以长江武汉段为蓝轴、龟蛇绵延山系为绿轴,打造“长江文明之心”,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无疑是武汉这座历史之城的全新梦想。

  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关键词或许是“世界级”和“集聚”。梳理以南岸嘴为原点的3公里半径内的文化地标和区域,武汉有基础和条件、底气和自信。

  汉阳琴台、月湖片区位于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之处,过去,这里因为有着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而闻名于世;如今,这里聚集着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等全国一流的文化场馆,被视为武汉的城市文化新地标;未来,投资5个多亿的琴台美术中心也将在此惊艳亮相。

  刚掀起盖头的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是承载了“老武汉”最多历史文化记忆的地方,也见证了武汉百年商业的鼎盛繁华。它以江汉路和中山大道为主体,南起三民路,北至黄兴路,西至泰宁街,东到沿江大道,是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武昌古城是武汉三镇中建城历史最久的,至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它集楚文化、黄鹤古楼文化、辛亥首义文化、革命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学府文化、园林文化于一体。119处遗址遗迹,承载了武汉城市历史文化的优秀基因,是武汉乃至全国的“精神高地”。

  “传承弘扬武汉水生态文化、商贸文化、工业文化、科教文化,努力将武汉塑造成为世界大河历史文化名城。”一座丰富厚重的“历史之城”,也必将构建起武汉最深沉持久的城市自信。

  当代之城点亮世界, 长江主轴引领集聚发展

长江主轴上的“知音号”,记者胡九思 摄

  ( 记者刘功虎) 9月25日,行驶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上的一艘游轮的舱内,传来一阵阵惊叹声,一群俄罗斯游客正在用平板电脑传阅武汉长江主轴的经典照片。他们为长江主轴大气美丽的景致所惊艳,从中看到了一个生态宜居且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城。 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穿城而过的长江,是武汉特有的城市轴线。武汉的人口、建筑、产业密集沿长江两岸排列,宽度适宜、两岸发展均衡。这是武汉得天独厚的宝贵禀赋。武汉市委提出,要优化“当代之城”,以武汉长江主轴及近岸空间发展为核心,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变长江天堑为靓丽画轴,引领武汉大都市由“组团结构”向“中轴结构”发展。

2017武汉国际渡江节,游泳健儿搏击大江,畅游长江主轴 记者李葳 摄

  向“中轴”集聚 ,大城发展的路径选择

  城市中轴线挺起城市脊梁,决定城市空间布局走向,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世界上伟大的城市,总有它独具魅力的城市轴线。比如巴黎塞纳河,串起约8公里长的城市主轴线,沿线发展为欧洲的文艺、旅游中心;又如伦敦泰晤士河,贯穿城中心,沿岸经典建筑林立,呈现出独有的“时间——空间走廊”。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穿城而过的长江可谓武汉天然的城市中轴线。以长江为主轴,能够串起武汉城市最核心的功能区块,促进商业、交通、文化等多种功能集成。

  “把长江主轴高水平打造出来,把一江两岸的发展成就、城市形象、文化积淀等充分展示出来,那将有多少恢宏场面和动人故事!”禀赋优势必须充分发挥,当代之城美好画面令人憧憬。

  谋划实施路径,武汉提出,以长江大桥至长江二桥之间划定为核心段,由此拓展,打造交通轴、经济轴、生态轴、景观轴、文化轴“五轴一体”,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以长江作为城市主轴,确立“中轴结构”引领武汉大都市发展,是立足国情市情、符合武汉特点的发展路径选择,是特大规模城市治理理念的进步。千万人口规模的武汉,向长江主轴集约集聚集成,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有利于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城市发展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联合国人居署高级官员布鲁诺·德肯表示,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是世界级的眼光和手笔,武汉将成为世界最年轻化、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长江流经的武汉有千万人口,江面又如此之宽阔,依托长江为中轴塑造城市景观,是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

  “一个生龙活虎的人,脊椎骨是主轴;一座非凡的当代之城,主轴立、立四方,轴心活、活无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表示,武汉非常值得期待。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是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重要抓手,符合当前发展之需、顺应未来发展之势。

黎黄陂路历史风情文化街 。记者贾代腾飞 摄

  铺陈“当代清明上河图” ,打开公共生活新空间

  7月16日,2017武汉国际渡江节拉开帷幕,5000多名游泳健儿搏击大江,畅游长江主轴。他们从武昌汉阳门下水,到汉口三阳广场起水,游程约6000米。这一段,正处于武汉长江主轴核心段范围。

  “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样板、三年初见效、五年成规模、十年基本建成”,从1月底提出设想,到5月初步确定规划方案,武汉市紧锣密鼓,提出年内将全面完成长江主轴规划体系建设。

  在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体育运动会前,长江主轴沿江示范段将基本建成。第七届军运会是全球军人的奥运会,这场国际盛会,对武汉意义非凡。据介绍,长江主轴将与第七届军运会对接,充分展现长江主轴沿江景观面貌,军运会的迎宾路线、活动路线以及运动员村到比赛场馆的路线,都将考虑选择沿江或垂江道路,向世界展示长江主轴的大江大湖景观和武汉城市文化景观风貌。

  长江主轴左右岸大道、城市阳台、长江绿道……武汉长江主轴这幅当代“清明上河图”图卷正一一铺陈,徐徐拉开:

  建设武汉长江主轴左右岸大道,是优化武汉长江主轴的起步工程、打造世界级城市文明中轴景观带的开局性工程。根据目前方案,左岸大道示范段为二七大桥至国博中心,长约16.5公里,计划建设为集“车行、慢行、观江观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交通走廊;右岸大道示范段为二七大桥至武车路,长约6公里,并拓展至长江大桥。

  城市阳台将集休闲、观江、游憩、放松心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成为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长江主轴处于二环以内的沿江段将打造成集“行车、观江、观景、品城”多功能为一体的道路,观光道、车行道、绿道兼有,沿江10余公里的长江绿道届时将呈现出一条绿色“项链”;今后,江滩将呈现一片花海,集中成片种植观赏性花木,处处见绿,层层彩化,时时花香。

  武汉长江主轴建设,必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典范。

  久久为功精雕细琢, 铸就传世之作

  武汉正以久久为功的执着心态,致力于打造高品位的当代之城。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众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武汉长江主轴,他们表示,打造长江主轴抓到了“长江”这个资源要害,同时要注意生态优先、民生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康。

  武汉正是这样行动的。为了把长江主轴建设好,让这座城市真正提档升级,市委提出畅想之初,就明确百年工程决不容许粗制滥造,边干边思考,边完善,“只要我们的理念拓展了,事业开拓了,武汉就能够打造高品位的城市”。

  为此市委明确要求:要完善概念规划,力求武汉长江主轴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要加大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集思广益。

  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必须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真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气魄,对“武汉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情怀和担当,打造经典传世之作,一茬接着一茬干。

  武汉已向全世界发出邀约:“今后,人们在中国看城市,就到武汉来!”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武汉正以全新的作为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

  未来之城树立梦想 ,长江新城践行新发展理念

长江新城丰富的水系和绿色资源, 记者李永刚 摄

  ( 记者夏琼)这里还没有太多高楼,有的是饱满的绿意、蜿蜒的河流,在金色阳光下,一片勃勃生机——这是摄影师们为诞生不久的长江新城拍摄的“定妆照”。 这是一片新的土地,孕育着新的希望。从今年1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到今年9月30日长江新城管委会揭牌,这座被冠以“长江”的新城,众所瞩目,持续吸引舆论目光。

长江新城内,平安铺水杉林 记者李永刚 摄

  以“长江”命名新城, 体现武汉担当和雄心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用“长江”来命名新城,是武汉创意,更是武汉担当、武汉雄心。

  长江新城自概念提出,便起手不凡,目标高远。1月22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这是武汉放在全国乃至全球中自我定位、谋划发展的关键举措。中央要求,在长江流域,武汉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脊梁;在中部地区,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全国,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自加压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在全球努力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

  打造长江新城,立足当下,指向未来,是托举武汉梦想、承载城市发展的全新空间,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格局将为之一变。

  武汉市委指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武汉落地实践的具体要求,是把中国梦细化、具体化为武汉发展蓝图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强化主中心决策部署的有力抓手。

  “长江新城建设,瞄准的是百年精品,是世界未来城市的样板。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搞短期的‘政绩工程’,宁可留白,也不能留缺憾”“要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打造新城,力求每一个建筑、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世人的打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明确宣示,掷地有声。

长江新城核心区高空航拍 通讯员王勋华 摄

  集纳全球智慧 ,建设典范标杆之城

  长江新城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人类城市生活方向,要成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之城。从选址开始,长江新城就广开渠道,最大范围征集意见,吸纳各界智慧。

  历时半年多,广泛听取和征集各区、各部门、专家学者以及市民建议,116万人参与网络答卷。每一次调研、征集、讨论,都是思想、智慧和理念的聚集,也体现着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参与,涌动着市民对城市的热爱。

  7月17日,长江新城选址公布,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约30到5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远程控制区50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建设目标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之城。

  新城的脚步片刻未曾停留,未来长江新城应该怎么建?武汉向世界发出邀请函。截至10月11日,共有来自国内外78家知名机构、形成63个个体或联合体,报名参与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方案国际征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长江新城将以最新理念、最高智慧,为未来城市树立标杆。

  人们没有想到,与长江新城选址同时公布的,是严格的“管控”措施。新城起步区开启最严违建治理模式。

  江岸城管委谌家矶中队队长夏文胜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今年年底前,要拆除谌家矶地区所有存量历史违建,并确保新增违建为零。

  在谌家矶片区工作10年,第一时间得知新城选址于此,夏文胜为这里的老百姓高兴,也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守住这片新区,他期待这里成为世界级的亮点,带动周边发展。

  长江新城还要走一条发展新路。坚决摒弃“土地财政”,不走以房地产为主导发展地方经济的老路。以发展新经济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擎,让这片热土成为高新产业和新民营经济集聚区。“建一个新城、富一方百姓”。

  创新体制机制 ,这里有开拓者的基因

  三阳路土地储备中心楼上的几间办公室,是长江新区管委会的临时办公点。9月30日,管委会正式揭牌。

  来过这儿的人有种相同的感觉,这里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脚步格外匆匆。

  会议室的落地窗正对着不远处的长江。江水奔流,窗外的长江和蓝图中的长江新城,在这里有着某种精神层面的联接。

  协调规划制订、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统筹推进国家级长江新区申报……新城管委会肩负着重任,其下设仅两个局——综合局和发展局,几十位工作人员为各区、各职能部门抽调。

  这么多任务,这么少的机构和人员如何实现呢?新城巧用“一个体制”来借力:新城管委会及其下设的综合局、发展局集中精力管经济事务,各项社会事务管理分别由江岸区、黄陂区属地负责。同时,新城管委会统筹协调的经济事务,由市直职能部门分头承担完成。这让新城轻装上阵。

  新城起步区由江岸区的谌家矶片区和黄陂区的武湖片区构成,责、权、利如何分?新城用“两个机制”来破解: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区域股份合作制,经社分开、统分结合的运行机制。各方积极性得以调动。

  而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专业运营、良性循环”原则建立的“一个平台”——投融资平台,将为新城建设提供源源动力。

  长江新城管理体制机制的这一系列创举,让人眼前一亮。

  人们对长江新城投以格外的关注,不仅期待这里成为建筑、产业、环境的高标,更期待这里的开拓者基因,探出一条改革新路。

  大保护争做典范,长江治理永葆一江清水

  (记者谷萍) 10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以《长江经济带——舒卷绿色文明图画》为题,以武汉汉江湾的华丽转身为引,对长江经济带近5年的发展变化进行报道。武汉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江武汉段岸线总长235.9公里,长江、汉江在武汉交汇。汉江湾的华丽转身,是武汉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生动缩影。 “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是武汉城市复兴、人水和谐的壮美蓝图,也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践行,更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责任担当。

  “在全国带个头”, 做共抓长江大保护典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千百万年来,这条大河奔腾不息,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中华文明。

  长江经济带横穿东中西,辐射南北方,面积占全国20%左右,人口比例占全国40%以上,构成一条独有的自然生态屏障。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在长江全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文明传承创新中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共抓长江大保护,处理好长江与城市的关系,就是处理好武汉当前发展与未来长远发展的关系,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实现城市伟大梦想的战略支撑。

  共抓长江大保护,是一种政治担当。“共抓长江大保护,武汉要在全国带个头”,长江大保护的武汉宣言掷地有声:率先行动,走在全国前列,力争为全流域做出样板,使长江武汉段成为世界大河治理最新成就的集中展示地,使武汉成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典范。

  共抓长江大保护,是一种文明责任。守护中华民族母亲河,就是守护中华文明赓续不息的源泉,就是守护人类文明根脉。

  武汉庄严承诺: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像保护生命、爱护眼睛一样,将长江大保护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确保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武汉市长江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随即成立,定期研究长江大保护的重大问题;召开全市长江大保护工作会,印发《武汉市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武汉上下一心,将长江大保护的共识向纵深推进。

  治水理水, 开创人与自然相融共生新局面

  谋定而后动。武汉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四水共治”为突破口,以创新“六大保护机制”为抓手,将建设“安澜长江” “清洁长江” “绿色长江”“美丽长江”“文明长江”五大保护行动层层推进。

  这些担当与作为,体现武汉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底线之思、创新之举。

  长江沿岸是武汉的发展宝地。武汉市委提出,要划定沿江两岸用地控制区域,以地方立法形式固定下来,保护起来,将发展空间预留给子孙后代。

  “四水共治”强力实施,成效明显——

  今年主汛期内,江南泵站等16个重点排水项目发挥效用,中心城区抽排能力提升50%;武昌南湖及汤逊湖地区、青山地区及汉阳部分地区抽排能力倍增,周边区域的广大市民不再受渍水之苦;

  “海绵化”建设的青山江滩二期建成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观江休闲的好去处,“会呼吸”的生态缓坡堤防式江滩,更为城市防洪体系再添新样本;

  今年9月,国棉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排口被截流,结束了周边生活污水直排入江的历史。目前,中心城区12个污水骨干体系基本形成,8个黑臭水体完成消除黑臭任务。

  东湖也传来“捷报”,中科院水生所高级工程师张霄林说:“目前东湖水质达到4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湖水由不适宜鱼类生存的劣V类转变为可供游泳的III类。”

  武汉还首次提出促湖城融合发展、东湖绿心创新“大湖+”模式,通过实行湖泊“三线一路”规划控制,探索“大湖+”环境保护、产业创新发展、社会发展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等多个模式。

  保护河湖需要治污,提高水质,但治污还远不是保护河湖的全部内涵。恢复河湖生态,其实是确立一种环境伦理,使生态环境成为生活尺度,重塑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资源环境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物化对象,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再到人类活动与环境相融共生,生态环境理念在不断深化。武汉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种种创新举措,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新理念,指向生态文明内涵,秉承中华文化传统智慧。

  共抓共管共享, 形成长江大保护合力

  共抓长江大保护关键在“共”。武汉创新建立以生态补偿机制为重点的保护机制,从根本上破解“九龙治水”局面,形成共抓、共管、共享的保护合力。

  通过水质监控倒逼,建立奖罚分明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江河区域断面水质为考核依据,实行常态化、信息化的监测制度。今后,各个区的断面都要安装水质监控器,一旦流出水质下滑,要用资金补偿下游,做到真兑现、真奖罚。

  同时,通过建立绿色发展考核体系,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此外,重点优化沿江产业布局,严禁在长江、汉江干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布局新建重化工园区和危化品码头。

  共抓长江大保护不仅是政府部门之事,更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

  “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在全市发起“民间湖长”“河流守望者”等志愿者活动征集,向黑臭水体宣战,吸引各方力量加入河流湖泊保护与治理行列。

  武汉还率先发起共建“江豚学校”,辐射整个长江流域。今年6月,来自美国密西西比河之滨的10岁小女孩杰西卡随访学的父亲到汉,身为“江豚迷”的她,参观了长江流域首个“江豚学校”——武汉市大兴路小学。

  同月,“长江江豚拯救联盟”在汉成立,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及20余家企业,共同树立社会化参与拯救长江江豚的里程碑。

  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就一定能打赢保护母亲河的持久战。

责编:宋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